【2015上海高考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審題思路:上海高考作文題,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那就是材料簡單,表意明顯,不在審題方面為難考生。考生只需要通讀材料,就可以很快獲得材料的主旨大意。2015年高考題,也具備這種特色。人心中的東西,有軟也有硬,這是普遍存在的情況。但是,怎么去處理這兩者的關系,就會涉及到能否成就和諧的自我。因此,這篇作文,就是要求考生結合自我感受,去辯證分析心中軟和硬兩者之間的關系。當然,動筆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軟,什么是硬。一般而言,軟是感性情緒,比如仁慈與愛;硬是理性思考,比如規則與紀律。我們一方面要善良,充滿仁愛,另一方面,也要講規則,守紀律。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才能讓我們的心,處于和諧穩定的狀態。
心中的軟硬
西方有一句諺語:“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如今我也想說,人生在世,應該讓心中的柔軟歸于柔軟,堅硬歸于堅硬。
心中的柔軟,意味著感性方面的美德,主要是仁慈與愛。千百年來,這種美德如陽光一般普照著大地,溫暖著世上的人們。大家對此也十分歡迎。西方有仁愛善良的圣母,東方有大慈大悲的觀音。這些,都是心地柔軟的神,向來受人膜拜。正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仁愛之心。而這種仁愛,也會讓我們產生同情心。看到露宿街頭的乞丐,我們會心生憐憫;遇見氣息奄奄的病人,我們會為之悲傷。這就是仁愛的光芒。這種光芒,可以驅散陰霾和灰暗,照亮人類的前行之路。
1947年,印巴分治后,大批東巴基斯坦難民涌入了加爾各答。因為缺乏醫療衛生條件,加爾各答的難民營中經常爆發霍亂、麻風等傳染病。當時的上層社會,紛紛筑起高墻,試圖隔離這群難民。此時,卻有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士,勇敢走進難民營,開了一家救助難民的醫院。她用自己的柔軟之心,拯救了無數難民,也軟化了上層的高墻。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這位小婦人,她,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德蘭修女。
縱觀人類歷史,像德蘭修女一樣,具有仁愛之心的慈善家,還有很多。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后半生一直致力于救助窮人。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將全部財富捐贈給了基金會,用以資助疾病研究,造福于全人類……這些都是人性的閃光。是心的柔軟,消融了距離,打破了冰封,讓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人走在了一起。
誰的心不曾柔軟?心地柔軟,是人之常情。但是,就好像人體需要骨骼支撐才能站起來,柔軟的心,也需要堅硬的胸腔來保護,才能不停地跳動。因此,除了柔軟,我們的心還需要另一面,那就是堅硬。
當下,有一種人屢屢被人吐槽,那就是圣母婊。所謂圣母婊,就是愛心泛濫,沒有原則。她們會為一朵花流淚,卻不能感知身邊親朋的苦難;她們會為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痛哭,卻不會為之做出一點小小的努力……總之,圣母婊的心,無比柔軟,卻也只是一味柔軟,只會哭哭啼啼,很多時候非但不能成事,反而令人討厭。這就像藤蔓,如果沒有支撐,永遠只能匍匐在地,根本沒法指望能給大地帶來綠蔭,也不必奢望能給行人帶來清涼。
因此,仁愛確實好,但也不能泛濫。春雨可以滋潤大地,但一旦泛濫,就會變成洪水淹沒人間。心地柔軟,也需要有原則,要能分清是非,明白小愛與大愛。不能因為小愛損害大愛,也不能用感情取代理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心中的軟和硬相得益彰。
畢竟,世界那么亂,一味柔軟,又給誰看?如果每個人都依賴別人的仁愛而活,或者成天揮灑那些廉價的淚水,那這個世界一定會無比暗淡。畢竟,沒有誰可以成為真正的太陽。我們每個人心中可以有柔軟,但也一定要給堅強留出位置。惟有每個人都愿意堅強地發光發熱,這個世界才能變得更溫暖。
英國詩人薩松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每個人心中都是有軟有硬。我們呼喚仁慈,也呼喚堅強。只有兩者各得其所,相得益彰,這世界才能變成春暖花開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