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等你關注都等出蜘蛛網了~
迷你裙
致力于低頻次原創圖文
這是我的 第 72 篇 原創圖文,希望你會喜歡
全文:3104字? ? ?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這篇文章只談2件事:時間 + 成功
我是太長簡看版本:
我是正文:
關于“沒時間”&“找捷徑”的困境
——“回家嗎?”“沒時間!”
——“健身嗎?”“沒時間!”
——“聚餐嗎?”“沒時間!”
……
“沒時間”這3個字,已經是生活里出現頻次最高的“借口”,任何一種“不”,只要披上“沒時間”的外殼,就都顯得冠冕堂皇應該被理解。可是你真的“沒時間”嗎?凡事都有結束期限,英文管它叫“deadline”,拆解一下就是“dead+line”——死亡線,額,很明顯,你離死亡還遠著呢!那你怎么說自己“沒時間”呢?
——“你看,ta又在找借口。”
“找捷徑”是“沒時間”的好朋友,它們經常成雙成對地出現在人們的嘴里,沒時間了,自然應該找點捷徑才能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做完,聽起來這樣的論調似乎真的合情合理。然而,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捷徑嗎?
醒醒吧,速成絕無可能。那些大言不慚的廣告——“7天速效瘦身”、“3招練好口語”、“10天進階理財達人”、“輕松讓你月入10萬”等等,諸如此類的誘惑,它們真的很美好,但可惜,都是假的。
你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既然如此,那到底該如何破除“沒時間”&“無捷徑”的魔咒,避免瞎忙活呢?
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小方法吧~
當你接到一個任務或項目時——
首先,拆解任務,規劃子任務,確保每一個任務都可以完成
接著,細分這些子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大致估算每一項任務用時
最后,區分這些子任務是否可以獨立完成。
可以的部分:立刻完成
不可以的部分:短期需要——找人幫忙
長期需要——自己學吧
管理時間?這是謬論!
相信你跟我一樣,在很多勵志公眾號或者碎片化的閱讀里都曾被安利——要想成功,你必須學會管理時間。
然而可能嗎?這個“會吞食一切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咬破生鐵,蝕穿金鋼;將巖石化成飛灰,殺死國王,屠滅城鎮,讓滄海化桑田,把高山成平原”的家伙,我們真的能管理它嗎?
答案顯而易見!
那怎么辦?俯首稱臣嗎?不,你管不了它,但你能管好你自己,比如——
你決定今天之內一定要讀完那本書,拍張照發了票圈。
于是拿起書本窩在沙發里,瞥見桌子上的水杯,你起身燒了一壺水,水太燙了,先吃幾口巧克力,一不小心看到了著名影星出軌八卦的彈窗新聞,點進去瀏覽了十分鐘。
好不容易再次窩進沙發,看了5分鐘,接到了好友小麗的電話,向她吐槽同事M真是傻X,抱怨最近老是加班,說到領導時還義憤填膺邊講電話邊在客廳溜達了好幾圈,然后忍不住把上個月掛在商場里沒買的那條裙子又拿出來討論了一番證明自己很明智,最后決定下周跟小麗出門看看那個名牌包還在不在。
好不容易再次窩進沙發,看了5分鐘,看到晾涼的水就喝了幾口,順便點開朋友圈,看到很多贊,又隨手回復了一些“志同道合”看過這本書的留言,想起冰箱里的蘋果,就削了一個,吃的時候沒拿穩,砸到書上全臟了。
呼,算了算了,晾干水漬,明天再看吧~
好了,你知道的,我說的其實不是你,我說的是我們。
我們管不住時間,但我們可以盡量管好我們自己。管好那對工作時候不停吧唧吧唧拿零食的手;管好那雙不愛閱讀只好明星娛樂短視頻的眼;管好那張愛吐槽好閑話八卦抱怨會撒謊的嘴……
管好這一切,仿佛都要依賴于我們的大腦,但是——
你的大腦不是你,它只是“你的”。
它是世界上最難控制的玩具,擅長喧賓奪主,但無論如何,希望你還是主人。
管得好自己,自然有的是時間。
小tip:
推薦一個能夠幫助你管好自己的輔助工具:aTimeLogger2,? ? 它會像記賬一樣幫你記錄時間花費,看看你的時間都是怎么在你管不好自己的時候溜走了。
這是ta:
成功有標準嗎?
毫不夸張的說,成功是這個世界所有人類世世代代都在追求的人生境界,而成功逆襲更是普通人做夢都想的。那什么是成功呢?就拿結婚條件來談談——
80年代——冰箱、彩電、洗衣機
90年代——空調、音響、錄像機
21世紀——房子、車子、票子
說白了,都是“想得到卻還未擁有或不容易擁有的物質上的滿足”,這也是每個年代盡管三大件變遷卻永恒不變的標志著一個人成功的內核——家財萬貫,鮮衣怒馬。現在應該還要加上功成名就,位高權重。
然而這樣去定義成功是不是太過于狹隘了?
大字不識的父親培養了一個博士兒子,算不算成功?
從租房租地到耗盡10年終于在村里蓋了2層樓,算不算成功?
債臺高筑落魄北漂終于還清數十萬欠款,算不算成功?
甚至——
去年用不起空調,今年置辦了一臺,算不算成功?
閱讀吃力卻能背下唐詩300首,算不算成功?
癌癥晚期,比醫生預期的多活了5年,算不算成功?
成功的標準到底是什么?世事艱難,捫心自問就好,別逼死自己。
像馬爸爸一樣成功
“地球是方的。”
這句話是小裙子說的,人群里哄笑一片——瞧這個蠢貨。
這句話是馬爸爸說的,人們若有所思——馬爸爸一定投資了什么新的科研有了發現。
盲目迷信,古往今來大多數人如是。龐氏騙局經久不衰的巨大悲哀,也沒辦法教會那群人獨立思考。
“你想成為馬爸爸嗎?”
“誰不想啊!”
所以——
書店里各類成功學書籍暢銷不止,盡管它們大同小異;某些成功人士的講座一票難求,盡管ta們只是把自己的那一套演講詞重復上百次。
會學習確實是人類得以進化并區別于動物的高級技能,但是這些成功人士的經驗真的值得學?可以學?能學嗎?模仿他們就能成為他們嗎?
舉個栗子:
比如W吧,就因為盲目迷信了某個理財專家用近10年的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可轉債市場風險極低,10年里只有幾支發行價跌破100元/股”,這樣的“證據”,于是花了1000元中簽“三力轉債”10股,結果就是這么不幸,剛上市只值92元/股,波動后最終W還算比較明智,手快賣在95元/股,幾乎是最高點,總共只虧了50元。而后面虧損幾百元的大有人在。
虧這50元,W學會了專家沒有告訴她的如何估算可轉債上市價值,如何根據K線快手買賣,還算幸運。
我承認,他們身上確實一定存在一些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品質,但是能夠被拿出來分享的,或者說,能夠拿出來在一個小時講座或者數十萬字的書籍里分享完畢的,大部分都只會是我們早就已經知道但是我們難以做到的正能量的東西,比如堅持啊、努力啊、別放棄啊諸如此類!
他們不會告訴你,也根本說不清,那些在遇到各種情況時,真正幫助他們打怪升級登上巔峰的思考過程、思維模式以及綜合判斷能力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修煉而來,畢竟背景、資源、心智都不同,怎么可能理出框架套一套就能幫你成功呢?
同時很多時候,權威和成功,也并不代表,正確。
況且,當一個人的分享能夠為他實現創收的時候,這樣的分享到底有幾分真誠,誰知道呢?就更別提那些他們守口如瓶的堅決不會告訴你的,也許更有用的失敗經驗。
當然,更為殘酷的是,你必須接受,不是每個人努力了都會成功,這個血淋淋的現實。
啊!這篇文章怎么這樣,說沒時間是借口,人生沒有捷徑可走,盲目學成功人士沒有用,也不是人人都會成功,好喪啊!
好吧我知道你會這么想。
通篇這么長,不是為了唱衰,也不是傳播負能量,而是希望能夠告訴你,成功逆襲不是沒可能,人生還需多努力。
根本不需要喊口號,而是把努力當做應該和必須,像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一樣應該,不管你是騎自行車上班,還是出生就在別人的終點,你都必須努力。
努力打造自己,努力積累,你有1個技能和10個技能,你能獲得的資源自然不同,你能接觸的階層自然迥異,你能守護的未來自然長久。
厚積薄發,愿你我皆有這樣的智慧。
這樣你的每一秒鐘,已經都在完成,對上一秒人生的成功逆襲。
您看此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