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被微博上抖音上一條勵志的視頻吸引了。一名95后的江蘇女孩,在老家興化給自己買了一套3室2廳2衛的大房子。
其實“95后”,甚至是“00后”,名下有房產的人不在少數。
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要靠父母交首付、還房貸。
但視頻中的女孩不同,房子的28萬首付款,她打工掙錢攢了10年。每個月兩三千元房貸,也完全是她自己付。
對于買房這件事,她的父母親戚并不支持。
但女孩卻很堅定,認為房子能帶給自己安全感。
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做的?
像她一樣出身平凡的打工人,又該如何建立安全感?
1.買房!只有自己最可靠
“95后買房女孩”莉娜,生在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小鎮子里。
人們的思想落后,覺得女孩子不必讀書,長大了早早嫁人。如果婆家條件好一點,女孩的后半輩子就有依靠了。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莉娜連小學都沒有讀完。家里實在困難,還要供哥哥讀書,于是她14歲就外出打工,工廠、超市、餐館……什么臟活累活她都干過,總算能養活自己了。
可因為文化水平低,經常換工作,居無定所,莉娜特別沒有安全感。加上她談過幾段失敗的戀情,更覺得另一半沒那么可靠,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就這樣,她省吃儉用,努力攢了10年錢,終于湊夠了28萬首付,買了讓她安心的大房子。
買房掏空了她的儲蓄,所以房子買來幾年,依然是粗糙簡陋毛坯房,水管裸露在外的水泥墻,簡單覆蓋地毯的水泥地。
沒有餐桌,莉娜就席地而坐,把碗放在行李箱上湊合吃。
沒錢請裝修工人,她就利用休息時間,一點一點自己做。
家人說,“你一個女孩子買什么房子呀?反正以后要嫁人的,沒必要那么累?!?/p>
網友說,“為什么不買個小一點的呢?毛坯房住著多難受,留點錢裝修多好?!?/p>
可是莉娜很樂觀,她覺得有壓力才有動力,年輕時沒必要過得那么舒服,每天過得充實一點,活出最好狀態的自己,才不會枉然。
2.經濟不獨立,哪有安全感?
很多萌新剛進入職場時,微薄的工資既要付房租,還要供應日常的吃穿行,如果花錢大手大腳,很容易入不敷出。
月光族最難有安全感。
伸手向父母要錢?
如果他們催你考公務員,催你相親找對象,你哪有底氣拒絕?
透支信用卡?
拿到工資先還信用卡和花唄的日子,只會讓你的錢包陷入惡性循環。
工資不高,怎么經濟獨立?
答案只有一個字——省!
你或許覺得偶爾出門打車沒什么,擠地鐵多辛苦啊。可是三五次下來,100塊錢就這么沒了,這可能是你爸媽一周的買菜錢。
你或許覺得買兩支口紅沒什么,年輕人誰不愛打扮?你有沒有算過,如果把這些不必要消費換成學費,提升一下PPT技能,或許年底你就能漲工資了?
3.投資成長,丑小鴨能變白天鵝
90后湖南妹孫玲和莉娜一樣,因為學歷不高,20歲前只能去做電池廠流水線上的打工妹,每天重復機械工作。
可是孫玲不服輸,工友們下班了打牌消遣,她卻利用所有業余時間學編程、自考本科。2012年,孫玲拿到深圳大學的自考文憑后,成功找到了月薪6000元的編程工作。
與工友們相比,孫玲的人生已經逆襲了。可她還沒有放棄成長,開始學英語,考雅思,申請出國留學。現如今,她是全球百強名企高盛的軟件工程師,收入令人艷羨。
投資成長,你可以提升專業技能,比如考取CPA等有含金量的職業資格證。
當然,你還可以提升可遷移的職場通用技能,比如PPT、Excel、寫作、演講……
并且,學到了不算真本事,用到了才是真本事。
學習了理論知識后,工作中一定要找機會運用和展現,為自己的職業躍遷做鋪墊。
4.提升眼界,比買房更有安全感
莉娜和孫玲的安全感從哪來?
買房?高工資?
不,關鍵是她們比身邊人更開闊的眼界。
老家的女孩子們只能看到結婚生子,莉娜卻知道,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所以她禁得住辛苦,攢得下買房錢。
工友們只覺得打工辛苦,下班了就要放松,孫玲卻知道,與其做得過且過的井底蛙,不如努力跳去更大的世界。
我們很難賺到超出自身認知的錢,算算與你交往最密切的5個人的收入,平均值基本等于你現在的工資。
如果你想提升眼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好互聯網,通過線上學習群拓寬社交圈,找到那些在空間上遠離自己,但擁有積極人生態度,持續提升自己的人,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你的目標是跑完馬拉松,就不會擔心起跑時自己沒站在前排。
你的目標是成為難以被取代的職場人,就不會因為領導的批評而賭氣怠工。
5.寫在最后
現在的你,或許迷茫困惑,極度缺乏安全感。
但沒有安全感,恰恰說明你站在舒適圈之外。如果你能戰勝恐懼,提升自己,就可以慢慢適應新環境,不斷擴大舒適圈的外延。
比沒有安全感更可怕的,是退縮到你認為舒適的環境,然后固步自封,放棄努力。
你會如何邁出擁抱變化的第一步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