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14歲,女孩兒。母親小學文化,私營業主,離異自己獨立撫養小琴3年。“最近幾個月來,女兒一直迷戀手機,上課時給同學發短信,不認真聽講。回到家里,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要么打電話,要么發短信,要么用手機游戲。想跟她聊聊心里話,遭到女兒鄙視”
隨著孩子們進入青春期,父母們會發現往日乖巧可愛的孩子們開始不容易管理了,甚至不愿意和生他養他的父母們好好說話了。他們常有的動作就是關屋門,日記本上鎖,qq空間不再對你開放,甚至手機也有了開機密碼。
這無疑讓家長們很是不高興,有時還有些失落,當然更多的是擔心。他們想知道自己的孩子的行為有沒有不安全的?孩子有沒有早戀?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說到底就是渴望孩子能和以往一樣時不時的和自己說說心里話,不對自己隱藏什么秘密。
著急了的父母會出現偷看孩子日記、翻看孩子抽屜的行為。但令父母更加失望的是不僅不能偷窺到孩子的一絲兒隱私,而且孩子心靈的大門似乎因此而關閉的越發緊了,甚至還上了鎖,并多出一個閑人免進的牌子。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兩個理由:
第一,父母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感受。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體格都有了不同的發育及增長,有的已經超過了父母的身高,這讓他們在外形上越發像個成年人。而且內心急需獨立的特點讓孩子們感覺自己不再是個孩子,渴望掙脫父母的控制,讓自己自由的過活;在交流方式上更需要父母用一個對待成年朋友的方式對待他們。并且越乖的孩子這一時期獨立性增長的越快。只是他們還沒有學會用最佳掙脫父母控制的方式,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表現出來自己迫切需要獨立的心情,用逆反來反抗父母對他們的繼續控制而已。
這個時候父母若還像以往一樣不能傾聽孩子的感受,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而一味的獨裁處理問題,那么,孩子給你甩臉色看、對你關閉心扉,那就是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父母把自己擺在了“糾正孩子的問題”這樣的角色上,而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常常是對父母糟糕的教育方式的反映。
所以,當父母只想糾正孩子的錯誤時,其實是把本屬于自己的責任推到了孩子的身上。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這時候他們心理上已漸進成熟,更有了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察覺到自己發生了一些不太合適的行為時,他們會自己分析自己處理。只是他們還需要父母給他們一些支持,能真誠的和他們溝通,而不是被要求“洗耳恭聽”父母喋喋不休的給他們分析錯誤原因,以及聽父母“越俎代庖”去告訴他們一些在他們眼里“不咋地”的糾錯方法。
其實,當孩子青春期逆反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反思一下,是我們哪些地方做的過了?或做的不妥當了?才讓孩子這樣對我們的;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孩子現在越來越難管理了,他怎么會厭學呢,他怎么就網癮了呢?不好好學習咋想著去早戀了呢?
后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錯的是孩子,但我們不能否認很多時候是父母的問題把孩子推到了這些問題上面。不用驚愕的張大嘴,以后,我們會給大家具體的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供給家長一些如何應對的參考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