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A或者B,這是最簡單的選擇,或者備選項更多:ABCDEF……,人生中的糾結就來源于選擇的迷惑和猶豫。A還是B,就像“生存還是死亡”一樣糾結人心。
所以有一種人說他們有“選擇恐懼癥”。
有一種選擇叫沒有選擇的選擇。所以有人說沒有選擇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有多種選擇就試著把他逐項排除,剩下沒有選擇的選擇,也就會是最好的選擇。
怎么去排除呢?
那就試試用“反穿越”的辦法,用未來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假如你要去回復今天晚上是否赴一個晚宴。
基礎條件設定: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邀請一大幫老朋友聚會。
內心真實想法和糾結:晚上有加班,要跟領導請假,但怕不同意。內心非常想去,卻又怕領導不高興。
正常的幾種選擇
A、回復答應,去。
B、回復拒絕,沒去。
C、不回復。
D、回復答應,沒去。
E、回復拒絕,去。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兩點:
1、需要請假
2、非常想去
所以最完美的結果是:準假,參加。
用未來的眼光看待問題,試著用明天的感覺來選擇:
1、參加。很美好的聚會,朋友加深了友誼,互通了信息,可能還會有意外收獲。
2、沒參加。加班心情差,工作任務完成不好,受老板批評;沒去參加聚會,朋友們埋怨,心情郁悶。
所以答案很明確了:參加。已經排除了選擇B、C、D
所以開始行動第一步:請假
跟領導誠懇的請假,并保證再想辦法完成任務。
老板準假。
答案:A
老板不準假。
答案:B
B的選擇后續有多種方法達到結果。
1、再次請假,準假。
2、先加班、完成任務,參加。
3、先加班、再想辦法溜之大吉
4、無所謂、不準也參加。
B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結果必須要參加,但未何先回復拒絕,是因為一是尊重領導、尊重工作,二是更體現自己的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