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通信錄就在剛剛有個未讀信息,點開一看:是個剛離職的同事的微信好友驗證申請。
我未加猶豫地點了“接受”,恰好那時這位名為小Q的前同事正在線,她還主動先問候了我一聲。
因為小Q剛剛離職沒幾天,而我做為她離職手續(xù)的經(jīng)辦人,屬實講:覺得她的離開真心蠻可惜的。很想隔空問問她近日好不好?想問問她的心情和情緒平復(fù)了些許沒?
但似乎有點出乎我意料地是,小Q并沒有哭訴她的種種,而是彼此寒暄問候沒兩句后,她告訴我她已經(jīng)找到工作了。
我沒有具體問任何關(guān)于她新工作的事情,而是在微信小窗里打了“祝賀你”、“祝你一切順利”的字樣發(fā)送了給她。
小Q回復(fù)到:“會的,我會學(xué)著聰明點,不會在成為炮灰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可能還包含著不曾簡單的意思。是否小Q覺得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成了別人的犧牲品?小Q是帶著很深地怨氣離開的?她離職時雖跟我說舍不得這里的種種,但那可能只是那么一說,而我卻完完全全信以為真了?也有可能……
看到小Q最后看似平靜的回復(fù)時,我的思緒沒有章法、沒有節(jié)奏,就這樣胡亂跳躍著。
辦公室里沒有硝煙地戰(zhàn)爭,即使沒有血淋淋的殺戮,但可能已用無形的刀槍,在肆處刺傷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因此而慢慢中毒。
在職場百毒不侵的人幾乎少之甚少,而我在職場雖也算摸爬滾打好多年了,但也不是仍會稍不留神,有意無意地傷了別人和自己嗎?
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是傷了別人的心或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的武器。
不是天下所有人都堅強無比的。有些人在震痛之后愈戰(zhàn)愈勇,內(nèi)心的戰(zhàn)斗力反而會愈強大;但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再也沒能站起來,甚至心里從此充滿了恐懼、悲傷、怨氣、憎恨和冷漠。
真心希望不是后者,心靈和心靈的殺傷力是沒有任何一臺X光、B超、心電圖可以檢測、量化出來的,但卻可能是致命的、終身的、不可逆的。
別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以什么樣的方式給我們什么樣的、什么程度的打擊或傷害,可能是不被預(yù)料的,但我們能把握住的是自己的那顆心。
無論發(fā)生什么,初心未改!
無論發(fā)生什么,不要為之而阻擋了你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