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媽媽說,別吃糖,吃糖毛蟲會咬牙齒,我這都是為你好。可我知道,我在媽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吃了很多糖,并且越發覺得糖好吃,吃糖讓我很開心。
上中學時,老師說,回家多做題,別看電視,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你只能回家嫁人,我這都是為你好;可我知道我關起門來偷看小說的時間遠遠超過做題寫作業。
上大學的時候,老媽說,別談戀愛,等走上工作崗位就自動會分手,我是為了你好。可我最終把初戀變成了孩子的爹。
有孩子了,朋友說,幾個月的小寶寶哭鬧時別抱,會把他慣壞的,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可我一個閨蜜就是放任孩子哭鬧而置之不理,讓孩子哭出了疝氣,小小人兒在醫院做手術讓父母心都碎了。
還有些情況或許你會更熟悉:情投意合的戀人遭到父母的橫加阻攔,喜愛做菜的孩子硬被逼著學了金融,跟男友彼此信任卻被逼著讓男友把房產證加上女兒的名字,剛上小學就被緊密安排的周末培訓課,遠離身邊的差等生而忽略孩子間友誼的來自父母的強制隔離,不注重自我提升跟不上另一半的節奏而把責任推給家庭的借口……等等,后面都可以直接加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你能學好、嫁好、過得好。說這是偽善還有些不準確,應該說是所有的為了你好,其實是你以為了他好為障目法,滿足自己的控制欲,虛榮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與他,實現自己的需求。
前幾日網上流傳的一段鄒市明妻子冉瑩穎教育兒子的視頻。冉瑩穎狂風暴雨式的訓斥,表面看起來是多么義正言辭地為了兒子好。因為兒子把蛋糕摻了水,冉瑩穎罵了兒子浪費食物,說買食物的錢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來的,兒子不懂珍惜食物,必須好好訓斥,這是為了兒子好。
實際上,孩子對蛋糕和水摻在一起,或許只是好奇會有什么效果,跟浪費根本沒有關系。媽媽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這個實驗,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對孩子來說,一定是一段溫暖的感受。熊孩子?別扯了!
在真心為孩子好的教育里,為人父母的,可以學學《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里的小頭爸爸,陪孩子玩,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欲,這樣的爸爸,應該是每個孩子童年里最美的記憶。
我也很怕聽到這句“都是為了你好”,因為就是這句道德綁架,讓你縱有千萬不情愿,也無法拒絕別人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