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月份把小娃接回身邊后,一直想寫點東西,可卻不知道該從哪說起。想來小娃接回來已經一個月了,也該說說我們的故事,算是紀念。
? ? 去年十一把小娃送回了老家,那時這個小人剛滿一歲,剛會站起來,扶著東西能走幾步,也是在那時徹底斷了母乳。之前聽說斷母乳是個很煎熬的過程,但小娃竟然適應的很快,從那開始便能睡整夜了。很多時候我跟娃她爹都由衷感嘆,這是一個適應能力很強的小朋友。于是,小娃也開始習慣生活中沒有我們。一直記得那之后第一次回老家小娃的眼神,眼睛瞪的很圓,愣了一會兒然后撲上來喊媽媽爸爸,那天晚上她很晚很晚才睡,翻來覆去,不斷確認我是否在身邊。早上卻不到七點就醒了,躺在我身邊一直喊媽媽。那一刻有些心酸。此后,每個周五不管多晚,小娃都要等著我們回來,而每個周日又都要上演一場韓劇般的離別橋段。我跟娃她爹便開始了每周奔波于大連和老家的生活,180公里的路程,半年的時間,基本每個周末都沒有間斷。其實半年的時間不算長,但對小娃來說,卻占據了她人生三分之一的經歷。這半年她蹣跚學步,但我們卻錯過她邁出的第一步。她從四顆牙變成八顆牙再到20顆牙,這生長時的疼痛我們沒有陪伴她。她咿呀學語,但我們卻無法理解她所表達的意思。更別說她生病時無助了,小娃幼兒急疹時高燒40度,很難受一直在哭,姥姥說她哭的最厲害的時候喊著媽媽,我的一顆心瞬間跌落,滿地碎片。我一直不知道對于這個小娃而言,媽媽意味著什么。但當她最脆弱時,會想起媽媽,在她心中媽媽應該是有著獨特的地位吧。從那時起,我便想自己不該只是個周末出現的玩伴。
? ? ? 奔波之苦雖可忍受,但相思之愁卻無法抵消。因為我們想要的更多,所以經歷了很多的糾結與爭吵,也想過很多不同的方案,但最終還是毅然決定把小娃接回身邊。時隔半年,回老家時剛能站穩的小娃,回來時已經可以滿地溜達了。時間在這個稚嫩的生命上,帶來的總是無限的驚喜。我們不再是偶爾客串的父母,而是全天候的保姆。
? ? ? 其實把小娃接回來,不僅對我們是挑戰,對她而言更是全新的開始。之前在小娃心目中,我們是每個周末回去會無限寵愛她的人,所以回來后,比起在老家時她更任性,愛發脾氣,加之回來時感冒還未痊愈,大大提升了“戰斗”的難度。在不懈的堅持與斗智斗勇中,現在小娃在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無理的哭鬧次數越來越少,偶爾發脾氣也會很快恢復,偶爾摔東西也會撿起來抱抱。之前喝完奶就摔奶瓶的習慣也改掉了。這點滴的變化都讓我們欣喜,這也是親自教養的樂趣吧。很短的時間里,小娃從抗拒上廁所,到不那么抗拒;從只會手抓飯,到能夠熟練的用勺子吃飯了。當然,變化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雖然偶爾還是會耍賴皮,但慶幸的是她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我們有關。
? ? ? 回來的生活漸漸習慣了,接下來就是最大的挑戰了。頂著雙方老人以及家中親朋好友的壓力,我們還是決定要把小娃送到幼兒園托班,這也是我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式了。都說我倔強,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經營生活。我也無法預知對錯,但起碼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 。說的有些遠了,還是回到主題。小娃上幼兒園前,我自己也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也設想過很多“生離死別”般的分離場面,但竟然都沒有發生,最初的幾天小娃很愉快的去了幼兒園,雖然之后的幾天有些情緒但基本能夠適應,這也是我完全沒有預想到的,也讓我跟娃她爹松了一口氣。但對我們而言,一歲半送去托班只能說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我們希望小娃能在身邊長大,但又不想拖累老人,在小娃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前提下,這就是最好的選擇。其實只要當媽的能有一顆強大的心,不矯情敢擔當,也許養娃并不是那么難。
? ? ? 寫到這里,小娃早已在身邊熟睡。小娃回來后,我們的家庭有了一個新的平衡,我負責陪玩哄睡及做飯,她爹負責洗碗拖地洗衣服,小娃全程負責搗亂及逗樂。總有人問我,把孩子接回來累不累。二人世界時的瀟灑自由當然是不復存在了,但只有娃在身邊,才能真切體會到為人父母的意義。不累怎么知道為人父母的不易,哪有父母輕松享受,孩子自然長大成人的美好童話。而且這累是有回報有價值的,她帶來的快樂是無法比擬的。沒有完美的媽媽,但每個小孩都是最完美的禮物。在經歷了懷孕生產的種種不易之后,我很感恩能夠做這個小娃的媽媽。陪伴她生長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修煉完善的過程。忘記在哪里看過一句話,大意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一是有自己的愛好,二是親自養育一個孩子。有機會多陪陪家中的小娃,陪她一起成長。如果不能帶在自己身邊,也要學會體諒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當你親自去做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都很難去貫徹書本中所謂的科學育兒。愿天下的小娃,都能快樂成長。
? ? ? ? 最后,附上一個美麗的傳說。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