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予
01
三十而立,立什么?
立業?可能對于很多平平之輩還無法真正在三十來臨之際事業有成,不過無妨,因為沒人會跟在你屁股后面叨叨著,“哎呀,三十了你怎么還一事無成啊!”
立家?行到三十這個關口,能陪你前行的已是寥寥無幾,大凡都抱得如花美眷,嫁得如意郎君了。這會,再無妨就有點對不住祖宗十八代的味道了,旁人眼中,你此時不立家更待何時!
是啊,在這個尷尬的年紀,我們急需戀愛,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
前些天,與單位兩位優質女青年約飯,本來happy的氣氛聊著聊著就滲入了些許傷感的味道,不為別的,皆因尷尬的年紀你還單著。其中一個女生87年,另一個90年,而我夾在中間。90年女生一通抱怨個人問題,被我們狠狠鄙視了一番,她都這樣,叫我們80后怎么活。
不過,回頭想想,90年和80后也真的沒什么差別,一個是跨在了三十上面,一個正奔赴三十而來,也不過前后腳而已。
厚著臉皮來說,其實我們并不差,只是面對每天勞神勞心的工作,似乎能勻出來好好考慮個人問題的時間少之又少,更不消說有所行動了;而對于父母來說,恨不得條件差不多了即可籌備婚事,嫁出去才是省心大計。
所以,比起那些二十出頭的小女生,可以排給戀愛的時間掐指一算簡直奢侈。
但我們明確的知道,如果戀愛來了,那必然是奔赴婚姻而去的。
02
舒淇主演的一部電影《剩者為王》,不談結局,單就里面舒淇飾演的這個大齡女青年還是比較真實寫照了這個年紀的心態。
一開頭,女主角從喜慶熱鬧的婚禮現場離開,在華燈初上的夜晚獨自回到冰冷的寫字樓里,站在落地窗前,望著璀璨的燈光反射在玻璃上,落寞與孤獨也隨之而來,鋪天蓋地。
這一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因為孤身一人,所以更愿意把大把的時間貢獻給工作,經常夜深人靜,高高的樓宇里已經沒有其他人的身影,望著腳下螞蟻般大小穿梭的行人車輛,有一瞬間會很想結束這種生活狀態。
愛情是我堅持了這么久的原則,我為什么要放棄呢?
正如女主角,不喜歡現在的狀態,卻又因為愛情這個原則而繼續過著,一個人過著,因為習慣了等待,以為等著等著它就會出現在某個清早的陽光里,溫暖而持久。
最終,她還是等來了她的愛情,但這份愛情跟電影現實的基調比起來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略有為喜劇而喜劇結尾的嫌疑,或許是為了讓觀眾看到起碼愛情還是在的。
在我看來,當女主角如曦詢問男主角馬賽是否能跟她結婚,而年輕的馬賽則表示希望能再給他幾年時間讓他去奮斗,這段感情就該劃上句號了。
現實中作為30+的女人,又有幾個年頭可以等待,奮斗與家庭本就是沖突的,愛情等不到婚姻只能算是一場人生修行而已。
我發現我很貪心,原來只有愛是不夠的,現在也是時候輪到我去支撐我爸媽了,如果現在是二十三歲,哪怕是二十五六七歲,我一定會和你談一場很自在的戀愛,哪怕最后的重點我們還是會分手,但是我愿意去浪費這個時間,可是我現在想有一個家庭,有老公,有小孩子,想著媽媽現在在干嘛,爸爸今天晚上會做什么菜,婆婆的凍瘡好了沒有,公公今天剪的頭發好可愛。
現實永遠不是電影,在如曦這個年紀,要顧慮的太多,比起轟轟烈烈,瀟灑無謂,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更顯得彌足珍貴,也更動人心弦。
03
婚姻與愛情也是可以對等的,選擇婚姻不代表注定沒有愛情。
匆匆那年里說,年少的不管是他們還是我們總是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幻想,總是對愛情充滿了幻想。
行至三十,我們已不再年少懵懂,不再是那個可以盡情釋放自我的年紀,少了些幻想,多了些成熟。
我們知道,再美好的愛情走不到婚姻的殿堂都是一紙空談,以消耗我們僅剩的那點青春來耍流氓。所以,我們務實又實際,愛情在我們這必須與婚姻對等。
愛情這種東西看不到摸不著,等著等著也許它就來了,但還有一種可能等著等著你就四十了。
時間如流水,從不會為誰駐足,所以比起等待,在這個年紀創造戀愛,謀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更顯的誠意十足,否則不過也是無病呻吟罷了。
電影里說茫茫人海,我到哪里去拼搏?
在愛情里其實拼搏的不是汗水,而是你的態度。三十而立,卻一事無成,事業愛情雙歉收,但沒有關系,知錯并糾錯。
知道自己孤家寡人,又或者你貪心的想要婚姻又要愛情,就不要反感父母安排的相親,也不要就想著宅在家里等待男神的降臨,更不要幻想著各種偶遇橋段。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這個年紀,相比偶遇愛情,培養愛情容易得多,也現實得多。
所以,何必扭捏拘泥,大方的承認我們需要的就是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給不了就請君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