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書筆記之十五:看得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
文章開頭,李笑來就分享了對他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三本書:
錢鐘書的《圍城》;他的中文語文課本,修辭啟蒙書籍。George Owell的Animal Farm;他的英文寫作啟蒙課本,體現(xiàn)Plain English的精髓。Vincent Ruggiero的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他的邏輯啟蒙教程,他26歲那年,就把《超越感覺》反復(fù)看了不下10遍。
李笑來特別強調(diào):好書這東西,能讀原版的話就一定要直接讀原版,千萬不要讀譯本——被坑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坑的,更不知道自己被坑成了什么樣……
《超越感覺》有一段講人的出發(fā)點會影響思考與判斷,說人大抵上要經(jīng)歷這么幾個階段:
1. I`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
2. I`m not OK, and you`re OK
3. I`m OK, and you`re not OK
4. I`m OK, and you`re OK
小時候,我們處在第一階段,“我不咋地,你也不咋地……”;長大以后,絕大多數(shù)人往往在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反復(fù)穿梭:要么你行我不行,要么我行你不行。
大多數(shù)人永遠無法進入最后一個階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我們常常也聽到別人說,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是處在第三階段的人的思維模式,這和處在第二階段的人一樣,就是見不得別人的好。
我們在看人看己的時候,往往采用雙重標準:看別人的時候,注意的是“錯”與“不好”;看自己的時候,注意的是“對”與“好”或者“更好”。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不好”,而不是對方的“好”;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錯”,而不是對方的“對”。如此下去,變成了盲人而不自知,這方面的元認知能力徹底閹割了。
其實我們是有機會,可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快樂之上。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其實大家都挺好的。
別人的優(yōu)點,可以作為自己的榜樣;別人的缺點,拿來用于提醒自己。這樣一來,無論你遇到什么人,實際上都可以從他身上有所收獲。
很多員工往往不喜歡他們的領(lǐng)導(dǎo),在他們的眼中,這些領(lǐng)導(dǎo)不是剛愎自用,就是目光短淺。總之,幾個同事聚在一起閑聊,總免不了要抱怨一下領(lǐng)導(dǎo),抱怨領(lǐng)導(dǎo)永遠是員工津津樂道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實際上,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dǎo)之所以是領(lǐng)導(dǎo),就因為他確實在很多方面有他獨到的能力。很多時候,由于需要從大局上考慮,所以他不得不做一些權(quán)衡取舍。
能夠坦然地面對別人的優(yōu)點,才能平和地接受自己的缺點。
身處在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時,總是會用比較或證明的思維模式去觀察問題,而比較是沒有盡頭的,證明也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只會把自己寶貴的注意力都浪費掉了,失去了對成長的關(guān)注。
無論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去。這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事實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