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從小幾乎沒做過什么家務活。掃地,擦灰,洗碗,洗衣服就算是家務活了,幾乎沒做過飯,不會剁排骨,不會剁雞,也沒干過更復雜的事了。
田間地頭的蔬菜,作物,何時耕種,何時收獲,更是一竅不通。
爸媽做得一手好菜,總是想吃什么做什么,看著他們信手拈來,不一會兒功夫就是一桌誘人的飯菜。看著覺得挺簡單,可是自己嘗試著做的時候,天哪!不是忘記這個就是忘記那個。不是沒熟就是糊了,廚房被弄得一團糟。
于是特別疑惑地問父母,答案是熟能生巧。誰都是從一團糟開始的。當時對這句話的理解還不是那么深刻,但是今年試著自己熏臘肉的時候才深有體會。
南方人有腌臘肉熏臘肉的習俗,從前是為了將肉保存時間長一點,現在則是為了這種臘制品獨特的風味。從小就看著祖輩父輩在每年冬天都灌臘腸,腌臘肉,熏臘肉。特別井井有條,很順暢的就做完了一系列的工作。我就負責吃。今年忽然心血來潮想自己熏臘肉,可謂是費盡千辛萬苦終于把肉熏出來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地缺乏生活經驗。
手邊沒有鐵通,想著去借一個燒烤架,下面燒火熏,烤架上放肉。當把這個想法說出來后,年長的同事就把我否決了,煙熏就是用煙熏,你放烤架上,烤架那么矮,肉都烤熟了。
好吧,這個方案不行就到處打聽誰家有鐵桶,好不容易借到鐵桶了。用什么熏呢?年長的同事說要用柏樹枝,這樣才香。可是柏樹長什么樣?不知道。又找同事帶著上山去找柏樹。
感覺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于是開始熏肉。剛把火點著,卡塔一下,綁肉的繩子被火燒斷了,肉掉了下來。這才忽然發覺不能用繩子啊。要用鐵絲。去找來一根細鐵絲,剛把肉掛上就掉下來,呃…細鐵絲掛不住,得用最粗的鐵絲彎成S型。于是又去買最粗的鐵絲。問題又來了,粗鐵絲斬不斷,也掰不彎,又去請有工具的師傅幫助做彎鉤。
不會燒火,熏肉要用煙,不能用明火,太高難度了。自己燒要不就是熊熊烈火,要不火就滅了。又找年長的同事幫助燒火。
真是深深地被打擊到了,太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了。真的要一點一點磨練啊,看別人做井然有序,輕輕松松,自己一動手就摸不著北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