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母乳媽媽的母乳史都是一部血淚史。媽媽在母乳的道路上可能面臨過各種困難,跳過各種坑。我的母乳之路也是跌跌撞撞,今天揀幾個最大的坑分享給各位媽媽,希望看到的媽媽能不重蹈我的覆轍。
1
沒有任何準備,稀里糊涂開始母乳之路,錯過了早接觸和早吸吮的時機。
在生產之前我看了好幾本育兒的書,也看了一些關于胎教的書,但是對于母乳,我卻沒有任何的準備。我以為是個媽媽就會喂奶,我以為這是像吃飯一樣非常自然的事情,不需要做任何的準備。我就這樣毫無準備的開始了母乳之路,這也為我后面的跌跌撞撞奠定了基礎。
我生產的醫院生寶寶以后提供三早,早接觸、早吸吮、早喂奶。但是他們的這個三早和我后面所學到的三早時機是不一樣的。
產房里的時候,寶寶出生以后在我肚皮上放了一兩分鐘,就被放到一邊兒去了。后來在待產室觀察兩小時,這時候寶寶是包好了放在我邊兒上的,寶寶和我沒有肌膚的接觸。早吸吮和早開奶是回到病房以后開始的。因此我錯過了寶寶出生后肌膚接觸的黃金一小時。(黃金一小時內的肌膚接觸,是赤裸的寶寶趴在媽媽赤裸的胸脯上,對寶寶有諸多的好處,她也會開始自主尋乳,完成乳爬,并開始第一次的哺乳。這是在寶寶出生后立刻開始的,無間斷、無打擾。)
我的早開奶是回到病房才進行的,這距離寶寶出生已經三個小時了。護士教了最基本的側躺著喂奶的姿勢,囑咐至少4小時喂一次,一次每邊喂夠20分鐘,睡著了就彈腳心、捏耳朵(天知道這個措施給多少新手父母造成了困擾)。然后我們按照護士的指導開始喂奶。但是錯過了出生后前30分鐘的警覺期,她開始昏睡,很少有清醒的時候,清醒的時候抱過來吃兩口又睡著了,捏耳朵、彈腳心都不管用。所以在前兩天,寶寶吃得不是很充分,乳腺不是太通暢,到了第三天我華麗麗的生脹了。(生脹,即生理性乳脹,一般發生在產后2-3天,孕酮的影響消退以后,泌乳素大量分泌,全身的體液向乳房集中,力求供應寶寶的吃奶需求,導致乳房的腫脹。如果前面兩天寶寶吃奶比較順利的,生脹可能感覺會好一些。)
2
生脹,被暴力通乳。
生脹來了,乳房很脹,硬硬的,吸奶器吸不出奶,寶寶也吃不到奶。寶寶餓得哭,我脹得疼,還干著急,非常難受。月嫂建議了一個通乳師,據說是給他們做培訓的。我想既然能給做培訓,應該技術還是過關的吧,就把這個催乳師給叫來了。
這個催乳師來了以后,態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她揉得那叫一個疼啊。她說,寶貝兒,你這兒有一個結節,我一定得給你揉開了,忍著點兒。那時候我不知道正規的通乳手法是不疼的,為了寶寶的這一口奶,疼的滋哇亂叫,在她雙手的暴力摧殘下,忍受了一個多小時。
她走了以后,寶寶依然吃不出來奶(都被揉得水腫了,能吃出來才怪呢)。不一會兒乳房又重新脹了起來。這時候我非常難受,身體上難受,心理上更加難受。本來以為催乳師通過了就會好了,可是通過以后還不見好。能理解滿懷希望卻又失望之后,再看不到希望那種無助的感覺嗎?感覺似乎毫無希望了,不如跳樓死了算了,產后抑郁癥第一次跳入了我的腦子里。(好的哺乳經歷對于降低產后抑郁癥概率有重要意義。)后來是同事推薦的一個無痛通乳的催乳師幫助疏通了一下,并結合土豆片冷敷才緩解了生脹的問題。但是前面經歷的暴力通乳卻為我將來的經常性乳汁淤積埋下了隱患。
3
為了追奶,海吃胡喝。
在寶寶的猛漲期,大概三四周左右,她會頻繁的想吃奶,過會兒又想吃,過會兒又想吃。那時候我不懂猛漲期,以為奶不足,所以開始追奶。
追奶,我采用了最傳統的方式,就是吃。因為周圍人都說吃得多才產得多啊。不是說喝湯下奶嗎,于是喝各種的湯,豬蹄兒湯、羊肉湯,都往肚子里灌。結果奶是沒追上來,僅僅一周的時間,把自己吃了個大肚子。然后肚子再也沒有回去,直到現在。
一邊加奶粉,一邊喝湯,這真是很多中國媽媽都正在經歷的坑。乳房少了寶寶的刺激,少了訂單,產奶就會下降。喝湯喝了一大堆的油葷進去,脂肪含量很高,尤其像豬蹄這種含有大蛋白的食物,反而可能導致乳腺堵塞,讓寶寶吃的更加不痛快,更加不利于輸出乳汁,然后奶就產得更加少了。
喝湯對媽媽,除了增加三高的概率,長個大肚子,還不利于腹直肌分離的恢復,并給剛生產完之后脆弱的盆底增加壓力。
而我最后追奶成功是靠鍥而不舍的吸,吸,吸才實現的。給哺乳期的媽媽一個建議:清淡飲食多喝水。
4
怕寶寶吃不飽,擠出來喂。
這個坑接著上一個坑。因為怕寶寶吃不飽,在寶寶吃左邊的時候我會把右邊的吸出來,然后寶寶吃右邊的時候我會接著再吸左邊。等寶寶吃完以后再把吸出來的奶用奶瓶喂寶寶,希望她能多吃點兒。但是就這樣過了三四天以后,問題出現了。
寶寶在我這兒只吃第一個奶陣,吃完第一個奶陣就開始哇哇的哭,再也不接下來繼續吸。究其原因,都是奶瓶惹的禍。她習慣了奶瓶那個流速,持續不斷的有大量的乳汁進入口中,可以不太費力的就吃到很多的奶。在我這里,吃了一個奶陣之后,她需要再繼續經過幾分鐘的吸吮,然后才能刺激出來下一個奶陣。但習慣了奶瓶的寶寶并不明白這個規律,她只知道奶沒了,她還沒吃飽,于是哇哇的哭。這一次的哺乳也就結束了。
寶寶是出現了流速混淆。可問題是,因為她不太愿意繼續吸吮,所以乳房也不太愿意產奶。所以這個流速混淆,也很難糾正。那段時間,每次想到要喂奶,我心里就發怵,快要得抑郁癥的節奏。直到后來,我實在沒有辦法,因為怕她吸得不多而回奶,所以不得不在她吃了第一個奶陣之后用吸奶器再接著吸,但是再吸出來的奶我卻不敢喂她了。
就這樣僵持了可能至少一個多月,到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由于鍥而不舍的吸奶,我又迎來了一次泌乳高峰。這次她有吃不完的奶,流速混淆的問題才解決了。對于小月齡的寶寶,母乳吸出來喂,簡直就是給自己挖坑,找不痛快。
經歷了這些,我才明白,產前了解母乳喂養的正確知識和技巧是多么重要。我是遇到了問題,跳了坑才去學習,努力從坑里爬起來的。真心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可以引以為鑒,母乳之路更加順利。
<small>作者簡介:北大博士畢業,地理坐標北京。曾在某環境咨詢公司任職6年,目前是經ICEA培訓的分娩導樂和生育教育講師,以科研的態度工作,以樂觀的態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