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鷓鴣天
? ? ? ? ? ? ? ? ? ? ? ? ? ? ?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
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
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 ? ? ?這首小詞并不是那么有名,作者姜夔,也不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然而,這個人在詞壇卻也是赫赫有名的!浙西派詞人把他奉為宋詞中的第一作家,比為詞中老杜,且姜夔精通詩詞文賦、書法、音樂,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 ? ?此詞作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正月十五,姜夔大約四十多歲。正月十五那一晚,姜夔并沒有出去賞燈,卻做了一個夢,醒來后作了這首詞:肥水滾滾向東流去,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會如此傷懷,)當初真不該種下相思。夢里的相見比不上看著畫像,(因為)這夢常常會被山鳥的鳴叫聲驚醒。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雙鬢已成銀絲。我們分離得太久太久,傷痛仿佛漸漸被時光忘去。可到底是誰,讓我們天各一方?這年年歲歲紅蓮花燈點亮的夜晚,我們只能各自沉吟,獨自飲盡相思苦。這種感受,唯有你知我知。
? ? ? ?沒法用現代語言很好地傳遞出原詞的韻味,對不對?姜夔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實在是最難講述的,真正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作品。文字極雅,意境極清,有縈繞于心真切的痛楚與傷痕,卻又仿佛是在紅塵之外孤獨的背影,只能遠遠地觀輕輕地嘆。姜夔的詞不是那直接勃發的哭泣與吶喊、詠嘆與歌唱,他以孤傲的姿態呈現著身世之戚亂世之傷,一半溫熱一半清涼。
? ? ? 這詞里說的肥水,便是淝水,源出安徽合肥。合肥城里住著姜夔終其一生難以忘懷的那位戀人。姜夔二十歲出頭,離開湖北歷經合肥,遇到了這位女子,十余年里,便頻繁往來于江淮之間,然某一次前往合肥,卻找不到戀人蹤跡。大約三十七歲那年,他兩次來到合肥找尋戀人音訊,依舊無果,之后便再也沒有到過合肥。只是他一輩子,所有關于愛情的詞作,都是與這段合肥戀情相關,所有關于梅花的詞,多會憶起這位合肥戀人,因為他們最后一次相見是在梅花盛開的時節。不同于柳永式“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直白,姜夔關于這段戀情都是在追憶中書寫,不涉纏綿溫馨的愛戀細節,只有永未割舍的苦戀相思,并以獨特的冷色調處理熾烈的柔情,賦柔思艷情以超塵脫俗之韻。
? ? ?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姜夔的詞,如同一幅幅水墨畫,空靈,高遠,飄渺,浸染著地老天荒、無處尋覓的傷心。很難用文辭去表述他所書寫的世界,然而讀之,那空靈的意境、深沉的傷痛,令人永難忘懷。
? ? ? ?姜夔家境貧寒,一生布衣,居無定所,多靠朋友周濟、鬻文賣字維生,離世時貧困不能殯殮,得友人資助方才安葬。然摯友愿出資幫他捐一官職可謀取俸祿,他拒絕了;愿替他買了田地房產以安穩度日,他亦拒絕了。宋人記載,他家無立錐之地,而滿屋子都是書卷圖冊,每一頓飯都有食客在座。他自己一介清客,卻不惜分食供養朋友。
? ? ? ?這樣一位藝術的全才,守著如此清貧的一生,寫著精美絕倫的詩詞文賦、秀逸飄灑的書法,作著諧婉動聽的曲子……每每讀之,不由得生出萬千感慨。庸常凡俗的我們,總呼喊著社會浮躁,叫囂著現實虛空,糾結著夢想與現實的巨壑,早忘卻了是自己想要的太多,所做的太少。我們丟掉了守著一顆心一份情一個夢的執著與勇氣,卻怨懣這世界太過現實,哀嘆自己身不由己。詩與遠方并不遠——拿起書,便是詩;邁開步,即是遠方。放下功名利祿心、物質享樂欲,愿意為你所愛為你所夢,付出所有,眼前就不是茍且。
? ? ? ?守著深深的孤獨與凄苦,姜夔沒有求功名富貴的焦慮與不平,沒有對生存苦楚的牢騷與憤懣,也沒有借山水風月平衡內心的虛空與做作,他只是靜靜感受著蒼穹的浩渺人生的短暫,只是體驗著生命的孤獨與傷痛,只是沉迷于詩書與音樂的純凈,以超凡脫俗的姿態,傲立于紅塵之中。
? ? ? ?所有的解讀與評說,都是多余吧?讓我們來靜靜地,靜靜地讀他的詞:
? ? ? ? ? ? ? ? ? ? ? ? ? ? ? ?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想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圖文皆原創,轉載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