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事情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出來,會收到不一樣的表達效果。這就是語言表達溝通的關(guān)鍵所在。
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她與我接觸密切,給予我最深印象就是她怎樣和下屬和上司交流的。
對下屬主要是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征求意見。對上司主要是如何應對上司的雷霆之怒。她做的最好的地方讓對方自己覺察到問題所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退位進”。這需要極高的個人修養(yǎng),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常常體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里瑣碎的小事。
早上八點,EICU查房,一例長期臥床病人的防垂足的措施做得不到位。
“**,這名病人有交班嗎?”
“剛交了班,怎么了?護士長”
“你看看這個墊子墊的有問題嗎?”
“哎呀,我沒仔細看,我重新墊一下。”
“這個你覺得是你問題還是**的問題?”
“我的問題。”
“這不僅僅是你的問題,上一班**也有問題,這樣處理你覺得呢?”
“沒意見,下次注意。”
這樣處理問題,比直接批評引來的反抗要好的多,直接批評護士可能會下意識歸到上班的問題,然后對護士長的處理引發(fā)情緒上的對抗。
我的主任是個讓人都愿意親近的人,這其中有個秘訣。
她的秘訣就是善于在制度和人性化之間平衡,有個詞她運用的很好,那就是“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說來簡單,但在換位的同時,不被對方的不良情緒帶走,并且讓對方接受理性正向的觀點,卻并不容易。
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兩個人因為一件事鬧得有些不愉快,事情很簡單,就是一個擔架的放置問題。
司機說護士擔架位置沒放好,護士覺得太委屈,當時她在給病人做治療,擔架是醫(yī)生放的。
所以護士給她打電話訴說自己的委屈(她是當事醫(yī)生),她是這樣回復護士的:“擔架當時是我放的,我很確信自己沒有放錯,但是師傅給你打電話也沒有錯,這是他份內(nèi)之事,有必要檢查擔架有無放錯。我等會給他打電話,說清除事情緣由,你覺得這樣合適不?“
”這樣我就放心了。“
轉(zhuǎn)過來她給師傅打電話:”**師傅,昨天救護車的擔架是我放的,我很確信自己沒有放錯,這件事跟*老師沒有關(guān)系,謝謝你這么仔細檢查擔架,我們就需要你這樣認真的人。“
”哦,*老師我也是提醒下,呵呵。“
一場不愉快化于無形。
換位思考要做到:
1.關(guān)系分層:不同關(guān)系層面的人說話方式和切入點不同。
2. 平時注意關(guān)系的處理,與同事關(guān)系基礎(chǔ)牢靠:此如關(guān)心生活細節(jié),溝通時尊重別人,情緒平穩(wěn)。
3. 話題分類:工作批評建議,上級溝通,社交需求各有各的表達方式。
4.站穩(wěn)立場:不在公眾場合發(fā)表對針對某人的點評。
5.把握分寸:遇到一些過激的言論時,不直接沖突,用玩笑話(放大)化解。當事人情緒不穩(wěn)時,站在其立場說一些中聽的話語。但不發(fā)表對此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