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高考還有兩周的時間,盡管句子補寫題很早就講了(而且自認為講得很深很透),但還有部分同學對句子補寫題完全沒有摸著門道,學了當沒學。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當初學習的時候,沒有對解題思維、方法和例題吃透。為什么吃不透?我猜想有以下幾點:
(1)每天都需要學習六科內容,而且還需完成作業,加之基礎原本薄弱,需要補足的點就更多了,所以不可能在把精力放在某一科的某一個點上。但是每科又何嘗不是由一個一個知識點組成的呢?若以此為借口(按照這種思維方式),便會永遠抽不出時間來進行補足。
(2)這類學生在思維和反應力上都與最好的同學存在差距,可能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那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如星期天等課余的時間)去理解,看似費時,若一旦形成這樣的思維,便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從而取得突破。
總之,要在第一輪復習的時候,就要將知識吃透,對不懂的知識點要全力猛攻,從而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于費時問題,不費時一定提不高,費時可能平時就運行不了,怎么辦?平常的課照聽,作業跟著走。把不懂的點列出每日知識清單貼在桌子上,限定每日完成(最遲不得超過當周)?;A薄弱的同學在保證睡眠和健康,效率的前提下必須多擠時間進行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