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或是增加思維的素材、行為的榜樣,或是出離現實、安放心緒。
讀書的本質是超越時空的單向社交。時空是一個籠子,把人困在里面。幸好我們有辦法偶爾出去,不然就無趣了。讀書就是辦法之一。
不管我身處何處,當我打開電子書,便有另外一個時空的人給我講他字斟句酌后的話。一旦我發現他在講一些無聊或艱澀的話,可以立即離開互不打擾。如果感覺他講的好,就多聽聽他說的。
路遙給我講了一個村子里的人們十年的生活。余華給我講了一個人從小到老的苦難一生。劉震云給我講了一家三代人的交替變遷。而我從未見過他們。
史鐵生讓我見識了思考是多么的有趣。紀伯倫讓我見識了他眼中的世界多么的清晰。克里希那穆提讓我見識了修行之人的淡定。而我從未見過他們。
還有一大堆人給我講過一大堆的大道理和小故事。足不出戶,也能聽到他們。
與人討論,尤其是面對面的討論,在絕大多數深入的問題上就是浪費時間,真不如讀書,效率有天壤之別 —— 讀書相當于你與古今中外各路人馬交手,最享受的是,那些人不會跟你動怒,也不會用下三濫的手段激怒你以便讓你出丑……(李笑來)
常和什么人親近,多少會受一些影響。這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能寫書的人,什么鳥都有。有的名震古今,有的不知姓名。有的醍醐灌頂,有的蠱惑人心。有的愛不釋手,有的深惡痛絕。所以有人說,選書的時間要比看書的時間還長。要小心知識分子,哪怕他的名聲很響。
書店里有滿墻的書,每本都壓縮了大量的話語。你逛書店時,是否感受過那種安靜的喧鬧聲?隨手拿起一本,或許能聽到一些陌生的想法。
大師們的著作擺在書店,就像水果攤的水果,好吃不貴。但媽媽不買回去就吃不到。 現代的資源很豐富,很多人完全消費的起,可惜就是不知道有這么棒的存在。
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