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區都有哪些構成,從實體上講,有房子、人、物業公司、配套(商業、醫療、學校等)。顯而易見,人是核心,房子、物業公司、配套都處于從屬地位,他們都在為人提供服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把我們自己弄清楚,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
我們從天南海北匯聚到“羅馬”,我們為尋找幸福來到“家園”,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緣分。彼此之間多些了解,自然就會產生信任,彼此之間多些信任就會成為朋友,朋友之間就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和睦友好,這是人與人相處之“大道”,大道至簡,這也是我們國家倡導的核心價值觀。
大家應該還記得,就在去年(2016年)在我們身邊發生了一場悲劇,一個孩子從高層不慎跌落,一個小生命就這樣走了,他還未曾體味這人間的苦辣酸甜,就早早的去了天堂。就在孩子走后不久,一張嶄新的兒童床墊被丟在樓下的樹根旁,我知道是那孩子的,每天出門我都能看見“它”,每次看見它我的心都很痛,我仿佛能看見孩子在上面嬉戲玩耍的樣子,我能感受到孩子家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不知道這個家靠什么支撐下去,我甚至想了很多不該想的,如果我這是孩子的父親,我靠什么繼續活下去。(如果孩子的家人看到我這段文字,我希望你們已經走出來了,也許我又勾起了你們痛苦的回憶,在這里先說聲“對不起”,不過我想說的是,還有一個陌生的叔叔惦記著他,看到這段文字的每一個人都會為孩子祈禱,天堂不冷,天堂不再孤獨,我相信,孩子更希望在這世上別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人能幫幫他們,悲劇可能不會發生,老人出去了,能不能把孩子交由鄰居照顧一下,如果鄰居也愿意伸出援手,如果我們有社區義工,撥打一個電話就有鄰居上門支援該多好,如果有個平臺能多普及下育兒知識,讓家里每位老人都知道,不能把孩子單獨放在家里,悲劇也可能避免,我知道,我所有的如果都是馬后炮,我只想發出我那微弱的吶喊聲,我不想再看到哪個孩子這樣枉死。
我們不是無能為力,只是我們太冷漠了,我們更愿意事后去用金錢或語言代替我們的善舉,也不愿意多思考可以不可事前做點什么,我們怕承擔責任,我們擔心有人不懷好意,我們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我們自私自立,畏首畏尾,我們只想坐享其成,卻一點都不愿意付出,我們怕惹事,怕得罪人。我說這些大實話可能打擊了一大片,其實我心里明白,自己也不是個好東西,這也是我的自省之言。
鄰居們,真心的為了我們這個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愛護環境,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節約資源,看見大堂的燈都亮著,隨手關掉幾盞;關愛身邊人,看見一個哭泣的孩子“多嘴”問一句,是不是找不到媽媽了;要與人為善不能以鄰為壑,多謝理解,少些抱怨,多謝支持,少些猜忌,單純的利己必定是排他的,真正的利他最后都會是利己的。
鄰居們,支持一下那些無私奉獻的業委會成員,哪怕是一句“辛苦了”,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人的時間都很寶貴,誰也不欠誰的,大家都在憑著一腔熱血在付出著,沒有什么理所當然,更沒有“應該”這一說,請給他們支持,為他們點贊。
鄰居們,為“大家”就是為“小家”,愛“鄰居”就是愛我們自己。充滿“愛”的羅馬家園將無所畏懼,無堅不摧,它可以是是伊甸園,只要我們人人都愛“它”并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