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風破浪》上映前,《乘風破浪歌》的大男子主義宣言引來很大的爭議,韓寒賣了乖賣出一片罵聲。
不過按照廣告界常說的一句話,好聲音壞聲音總好過沒聲音,《乘風破浪》卻受到格外的關注。在電影上映之后,評價向兩端分化,爛片與喜愛齊飛。
還是以賽車開場,對帶著自我形象的人設韓寒是迷戀的。當賽車在跑道上疾馳的時候,帥酷、叛逆、張楊、血氣方剛,仿佛已經看到了從車上走出來的是怎樣的人。把自己的冠軍榮譽摔到反對自己賽車的老爸前面,然后又解氣般的帶著老爸飆車,飆車出事故穿越到從前,與父親成為哥們,重新認識自己結了很深的梁子瞧不上的父親,以及見到了照片上模糊的未曾謀面的母親。電影結局徐太浪噗通跪下一聲媽咪,那么多年對母親的思念和想象突然有機會得到圓滿,說實話,被感動到了。前期因《乘風破浪歌》交惡的排斥心理,這會發現:韓寒很聰明。
不愿意承認但是卻不能忽視的,《乘風破浪歌》歌詞中“你得”“不許”“不能”“你不要”等祈使語氣,聽著是不舒服很火大,然而卻也可以解釋成屌絲笨拙的示愛方式,有點霸道也有點可愛。對應到影片中,徐正太二逼青年,生活亂糟糟,固執有時搞不清楚狀況,重視哥們義氣,把自己托付給你了,你看著辦吧。麗穎好美,飾演的牛小花包容徐正太,照料著他。太浪穿越回來,這鬧騰的父子倆,在小花面前就好像是熊孩子。慢慢的,對著頗有爭議的大男子宣言恨不起來。
不吹不黑,國民岳父不止聰明,審美能力也很強。尤其可圈可點的是電影配樂的選用。從《后會無期》開始,韓寒電影的配樂就挺值得稱道。這次《別送我》、《在雨中》,蠻到位,加上在電影本身的時間設定,滿滿的懷舊風,很有味道。影片最后的背景音樂,感動到哭。歷史的成見讓我一直對島國的情感復雜,音樂無國界,日本的音樂確實發達,縱觀八九十年的港臺流行音樂包括張學友、小虎隊的等很多都是改編自日文歌曲,在《乘風破浪》中,韓寒的幾首改編也毫無違和感的為影片加分。
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想到韓寒早年間寫的句子,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句子:“我最懷念某年,空氣自由新鮮,遠山和炊煙,狗和田野,我沉睡一夏天。”
你也曾是少年的懷舊情感。電影的調子也是懷舊、復古。趙麗穎的妝容立體感很足,高光和暗影層次分明,很多場景定格截下來就是一張色彩濃郁的復古老照片。雖然是懷舊的調子但并不感傷、消沉,而是充滿喜感和戲劇性。慢鏡頭處理沖突場面,消融殘酷的事實,不會讓觀眾覺得不舒服。
回到影片故事的層面上來,穿越回去的太浪認識到現在兩鬢白發,垂垂老矣的父親曾也是熱血少年,如同現在的自己一樣。敢愛敢恨敢追求,有情有膽夠仗義的正太,改觀了他一直以來對父親的成見,知道了他坐牢的真相,見證了父親與母親的愛情婚姻,明白了父親變成現在這幅德行的原因。最最最重要的,他見到了自己思念的母親,有各種猜測和想象的母親,這些只有太浪自己知道,其他人對他的舉動感到莫名其妙(這樣的機會不是誰都可以有的)。故事主線的訴求點在這,只是進展邏輯不夠嚴謹,而匆匆的結尾著實沒看過癮,覺得不止此。
其實我知道我已經對《乘風破浪》改觀了,他不算是完美的作品,但是不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