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理論
在競爭性市場中,供給和需求的相對稀缺性,決定了商品的價格和產量。
邊際效用
每多消費一件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額外滿足感,這個額外滿足感會不斷下降。
機會成本
如果選擇A,就必須放棄B的話,那么B就是A的機會成本。
如何做:善用機會成本,懂得計算機會成本,通過權衡對比收益和包括機會成本在內的各項成本,做出合理的決策。
激勵相容
如果有一種制度設計,讓員工越自私,公司就越賺錢,那么這種制度就是激勵相容。
交易成本
指從自由市場上尋找、溝通、購買一項服務,為了使這個購買能夠實現,所付出的時間和貨幣成本。
交易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對比,決定了企業的邊界。交易成本越低的事,越應該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越應該內部化。
泡沫經濟
當虛擬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背離價值的時候,就會形成泡沫經濟。
龐氏騙局
用后入者的本金,當作先入者的收益,不斷滾雪球的一種騙局。
如何識別:對所有號稱沒有風險但年收益超過8%的項目,需要心存警惕;宣稱有巨額收益,但自己不賣房子不賣地,所掏心掏肺拉你加入的,基本都是騙局。
品牌容器
建設品牌,想清楚往品牌容器里注入的是品類價值、品味價值,還是品質價值。
爆款
把大比例資金投注在小部分產品上,以期贏家通吃。
注意:找到足夠細小的長尾,滿足最長尾的需求里最大眾的痛點,利用互聯網降低邊際成本。
最小可用品
通過做能滿足最基本功能的產品,不斷接受用戶反饋,快速迭代,直到做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