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百本書計劃,已經完成22本;三月份目標十本已完成4本,今天閱讀的書籍是【加】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系》;上次是閱讀親密關系中的內省章節,在這次的復讀閱讀中,閱讀了全本書籍的全部過程。
本書把親密關系的過程分為:絢麗、幻滅、內省、啟示,四個階段來寫的。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當初在絢麗期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在幻滅期可以形同路人或仇人。用最簡單的言語來說就是,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特殊的人身上,覺得有了他,這些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了。
而很多佳偶在幻滅期就陣亡了,他們未能進入內省階段,這實在太可惜了,錯過了成長的機會。本書在幻滅階段有所察覺,在內審階段能有所指引,因而獲得啟示,真是親密關系艱難旅途中的一盞明燈。
希望閱讀本書能夠學習到親密關系的真諦,當你出發去尋找真愛時,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尋的旅程。
絢麗階段: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很棒的親密關系,我們希望從親密關系中得到能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希望得到“靈魂關系”: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在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并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際關系。
親密關系過程中一開始是相互吸引,然后一步步發展出浪漫的火花;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緒上的需求。相信恐懼與無知是造成所謂的“親密關系失敗”的兩大原因。被親密伴侶攻擊的概率比遭到陌生人攻擊的概率還大。
開始一段親密關系背后的真正動機其實在于需求,這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歸屬感,“想要變得特別”的欲望,是激發我們浪漫情懷的主因。我們還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將不會有人滿足我們的需求。
期望就是通往地獄之路,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希望的目的是讓需求得到滿足。但這同時必然會發生兩件事:第一,我們感到內心缺乏愛;第二,如果沒有某個人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足夠的愛。
當了解期望和要求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之后,會很快明白他們所造成的后果,雙方都要承受壓力、失望和憤恨。在對親密關系有不滿意時先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我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什么?
了解自己的期望及背后的需求,需要使用到我們人類的三大利器:想象力、意象和直覺。想象力能讓我們突破界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一項是向某個方面前進的意愿,通過靈魂思考的方式,才是所謂的直覺。
當放棄一切需求時,我們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有的空間釋放出來,而宇宙中不容許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們心中的空間將會被愛所填滿。學會放手和接納之后,你一定會明白,你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的心中。
幻滅階段:
幻滅是靈魂給我的禮物,讓我能從“向外尋求快樂”的錯誤思想中逃脫出來。當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覺得沮喪導致做出某種偏差行為:
1.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2.權力斗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3.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
4.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
權力斗爭
我們寧愿爭吵也不愿意面對傷口,是因為生氣比承受心碎要簡單得多。一旦有一個想法在你心中醞釀,就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深遠的影響,也就是潛意識:潛意識和儲藏室很像,都是用來收納我們不想要卻又不知怎么處理的東西的,但不同的是潛意識可以無限的擴大,容納越來越多的不愉快,讓我們不用去面對痛苦。過去的創傷如果沒有愈合,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想法,但如果我們用健康的方式把傷痛處理好,我們的信念也會隨之改變。
讓權力斗爭更痛苦的原因是:爭執的兩方往往是真的關心對方,只不過痛苦實在太強烈了,讓我們感受不到內心的渴望與對方分享的愛。我們本來應該用負責的態度來處理傷痛,卻往往怪罪伴侶傷害我們。
權力斗爭中一定包含憤怒的成分。我們對伴侶憤怒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怒氣能夠麻痹我們心中的痛,壓過所有的情緒,甚至能夠麻痹身體的感覺。生氣的第2個好處,是能讓對方有罪惡感,這樣一來就能有效的控制對方的行為。
憤怒有三種表達方式:
1.攻擊:公開、明顯表示憤怒的方式
2.情緒抽離:沉默的表達憤怒的方式,讓對方覺得歉疚
3.被動攻擊:假裝不太介意對方的行為,但言語間卻充斥隱隱的批評、諷刺、嘲諷、批判、抱怨
權力斗爭具有多重功能:
1.我們企圖控制對方的行為,因為我們認為那是造成我們痛苦的真正原因
2.我們會采取跟對方相反的立場,讓兩人保持安全距離,這樣一來,就不會感到痛苦
3.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因而覺得握有力量
4.分散雙方的注意力,讓兩人都不必面對痛苦、沮喪的真正原因
有效溝通的8個綱要問題:
1.我想要什么?
2.有沒有什么誤會要先澄清的?
3.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4.我和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5.這種情緒是怎么出來的?
6.我該怎么回應這種情緒?
7.情緒背后有哪些感覺?
8.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用負責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感覺的意愿,是溝通的關鍵,真正感受自己的感覺,并且決心安撫他們,能讓你跟伴侶、朋友、親戚或同事更加親近。只要聽從自己內心真誠的意向,你一定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溝通的關鍵就是臣服。
覺察報復的跡象并選擇改變是很重要的,要記得報復是一把雙刃劍,施加報復的人和被報復的對象受到的傷害是一樣深的,比較聰明的方法是,檢查一下親密關系中,你有沒有在哪些地方去刻意傷害伴侶。
處理痛苦情緒的方式:
方式1:向感覺吸入空氣
方式2:如實如是的接受
方式3:觸摸疼痛
方式4: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
方式5:運用肢體表達
方式6:筆者的方法
方式7:聽聽感覺說什么
方式8:感謝的效用
方式9:分享你壓抑的感情
內省階段:
當從幻滅的階段移至內省的階段時,你就得到了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并發掘所有親密關系的源頭。幻滅會讓你發現是哪些錯誤的觀念掌控了你大半輩子,并讓你了解到,你可以為自己100%負責,內省會讓你更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開錯覺的面紗,從而大大的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
內省常被看作親密關系中最丑陋的階段,因為你覺得伴侶不再像從前那樣那么迷人,你已經習慣了用一套固有的方法,來對待彼此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在這個階段親密關系中的所有事都不能讓你滿足,所以在你責怪伴侶或挑剔親密關系之前,有必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的內心。
在這個階段往往是由于小時候的沮喪感導致你自我放逐。如果你能改變這種經驗,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樂觀態度,并了解到這種自我放逐的傾向,影響了你對親密關系、對個人的看法,如果能好好療傷,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變,而你的親密關系也會跟著改變。
在這個階段,另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碰到墻壁”,就像一個慢跑的人,你感到疲倦沒精力,缺乏靈感,覺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這時候你能做出的選擇是,放棄這段親密關系,另外需一段較輕松的感情,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來,保佑你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或選擇回到吵吵鬧鬧的畫面階段,因為就算吵鬧也比死氣沉沉來的強。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學習“穿墻術”。
睡醒之后你會發現這座關注你的三角形監牢的墻壁,其實是自己創造的,“受害者監牢”描述了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這三種觀點都只會讓問題惡化,卻不能提供解決之道,必須跳出問題的框架才能找到解決之道。想要自由,必須擺脫舊有的知識,以純真的心來發問,才能獲得靈魂的引導。
問題能讓你自由親密關系遇到問題時,不要嘗試去解決它、逃避它或壓抑它,而是應該問自己,下列問題:
1.這個時候,愛會怎么做?
2.如果我能100%對自己負責,我會怎么選擇?
3.我能采取什么有創意的步驟嗎?
4.這個問題是不是喚醒了一些熟悉的感覺?我愿不愿意100%的接受這些感覺?
5.如果我愛自己的話,現在該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或者提供些什么)
6.我是不是該放棄些什么?
7.我是不是該原諒某個人?
8.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應該用愛來支持他?
9.我能說出哪些不爭的事實?
內省能讓你了解個人問題及親密關系問題的本質,很顯然:
1.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出問題的框架
2.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經驗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4.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100%負責
5.自由并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6.沒有什么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左右為難的處境是在考驗你追尋真理的決心。左右為難的處境看起來似乎只有兩個選擇,而其中任何一個都只給你部分的滿足,并且會讓你失去一些你不愿放棄的東西,在面對這種處境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把兩個選擇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選擇;或者是這兩個選擇中選一個,但也盡量考慮每個人的利益為原則,無論如何你必須放下自己的欲望,盡量為每個人想,才能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對家庭的始終會讓親密關系無法更上一層樓,因為這種觀念會讓你執著于固定的行為模式、信念及心態。這些行為模式都是你小時候為了得到歸屬感而發展出來的,始終的觀念會阻礙你的自發性、靈感、創造力,以及表達真正的自己的機會,如果不擺脫這種觀念,你就不能做到真正的自己,也使得你的伴侶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內省階段所作出許多行為都不是出于愛,而是出于罪惡感。這樣的行為會暴露出你的犧牲狀態,要改變犧牲的模式,必須再次發掘真正的自己。而犧牲者的模式必須經歷,犧牲者,折磨者,壞人,情緒,感覺(空虛),本質(靈魂)。
在內審階段,你會發覺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其實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你必須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才能更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不在攻擊伴侶的缺點,而把伴侶看作你的鏡像。
在內省之后,你會發現有一種內在的影響,讓你不能更了解自己伴侶的真正本質,這種影響就是懷疑的心理,發現了這個狡詐的,陷阱之后,你還必須記得:
1.懷疑的心里一直存在你心中
2.在你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更大
3.懷疑的心理會把你過去的創傷投射至你的未來
4.懷疑的心理是小我用來維持你的自我局限觀念的工具,它會讓你無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5.懷疑的聲音會用實際的事物來造成你的恐懼心理
6.所有的懷疑都是對自己的懷疑
7.對自己的懷疑就像膠,讓你和你對家庭死忠的觀念連得緊緊的
8.如果你向懷疑的聲音屈服,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
9.懷疑的心理會支持“不足”的想法,讓你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所以不被愛,也不可能成功
10.如果懷疑的心理能與愛整合在一起,他就能轉變為明辨的態度
要記得,當你要向你的靈魂、你的目標以及更美好的親密關系邁出一大步時,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極其強大,要想不被阻礙或擾亂,只要把你的全部精神都灌注在尋求真理上就可以了
啟示階段:
啟示可以很戲劇化也可以很微妙,有時你可以馬上察覺到它的存在,但有時它卻是以不易察覺的方式一點一滴滲入你的腦中,啟示的力量能讓人成長
啟示有三種呈現的方式:第1種方式,啟示推動著你的力量,讓你從一個階段邁向另一個階段,并在痛苦和問題中成長。第2種方式,是你無法掌控的,會不會發生在你身邊很難說,你只要隨時做好準備迎接它。第3種方式,則讓你有自己選擇的力量,而不必聽天由命或辛苦的走完親密關系的前三個階段。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陷于怎樣的困境,只要我們的意愿是想了解無條件的愛,就有機會穿越“量子隧道”,從而立刻體驗到靈魂關系,重點全在于我們愿不愿意臣服。如果我們選擇臣服就會從“做事”的模式轉化成“接受”,而“接受”正是一切有意識的人際關系的關鍵。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讓你不斷的去發現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著的感覺。啟示是靈魂與人格之間的橋梁,啟示能讓你對自己的旅程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也讓你了解每次苦痛與喜悅背后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