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說符篇》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山夫家里丟了斧子,他懷疑隔壁鄰居家小孩偷了,于是偷偷觀察那小孩的講話、動作、語氣,越看越像小偷,結果,不久在家里找回了斧子,再回去觀察鄰居小孩,怎么看都不像小偷。
人的大腦就是這么運轉的,總是選擇看見自己想看的,選擇相信自己相信的,所以相信就會看見,不管真相如何。這也是偏見。偏見最可怕,集體偏見就更加可怕了。
1964年8月4日晚,美軍的兩艘軍艦在北越灣,遭遇北越的艦艇向美軍發射的12枚魚雷,他們不得不回擊,于是美軍發射了450發炮彈、5枚深水炸彈。
這一事件成為了越戰的轉折點。“北越灣事件”發生后,當時的總統約翰遜,下令就此對北越進行全面戰爭,大量的美國士兵進入越南,轟炸機開始不斷轟炸,戰爭進一步擴大,美國輿論也一片叫好。可隨著戰爭的進行,越南的頑強抵抗,這場仗又打了十年之久,造成了無數的寡婦和孤兒,美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近五萬名士兵喪生,三十多萬受傷,被稱為美國史上最失敗的戰爭。
可當年8月4號的“北越灣事件”的真想是什么?
其實當時根本沒有任何北越軍艦的魚雷攻擊美軍,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時兩艘軍艦的雷達都受到干擾,出現故障,看到魚雷。
美國空軍飛行員詹姆斯當晚就是在空中執行任務,據他回憶,當時根本沒有發現任何北越的軍艦,除了看到驅逐艦向漆黑一片的海面發射一堆炮彈,什么也沒有。
當時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也非常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他在報告總統之前,花了九個小時進行調查,可消息早已經泄露了,當真相出來時,北越挑釁美國的消息已經傳遍,輿論不斷地向總統施壓,讓他兌現北越侵犯就打擊的承諾,約翰遜不想被認為是慫包,才下令開戰。
事后羅伯特感嘆:“我得了一個教訓,眼見也不一定為實,當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會發生。”
偏見很可怕,集體偏見更加可怕,因為即使有人發現了真相,迫于集體的壓力,要么默默承受,要么提出來被打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