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條魚在小魚缸里翻個身都困難,它自然就選擇了不動;若它到了大魚缸里,自然就能撒歡。
一棵樹的樹根能夠伸展,就能汲取更多的養分,枝干就能粗壯。
一個人的生存空間自由自如、豐富多樣,人就有舒適感、幸福感并且充滿創意。
山窮處,云起;水盡頭,風來。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有時候就是先平靜了自己的內心,再平和地教育學生。平靜平和,才能跳出憤怒與焦慮,看到教育的一點點有趣與詩意。
最大的改變是心胸和氣度變大了,不再因為學生的犯錯而耿耿于懷,有一種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呈現在腦海中:他們都還是孩子,還有長長的人生路要走,一切都還在可塑造階段,不要急著一棍子打死,不要急著太早就判斷他們未來的人生,更不要用無可逆轉的懲罰來對待還在變化中的學生們。
“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原來學生是這樣地在乎著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哪怕這個評價只是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而越差的班級就像越差的學生一樣,更加地敏感,更加地在意,如沙漠里長期缺水的草根,長期缺愛的他們如此渴望著老師真誠善意信任的滋潤。
原來,不要空洞地說教,就是人與人真誠平等的相處,不要居高臨下地教育,就是捧著一顆真心與你面對,就好。
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有時候也許是一場單相思的苦戀。費力耕耘卻顆粒無收,焦慮過,絕望過,也因為已經盡力而為而在時間的流逝中不再耿耿于懷;有時候是美妙的心有靈犀,看一眼,就彼此懂得。
老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學生背后的一個個各種各樣的家庭。我們能做的是慢慢引導這些家長。
秉持一個原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能力有限,順其自然。
《無問西東》里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們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學條件,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不管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生源有差異,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不問西東。唯有如此,才會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漫溢出來的不懊悔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成功從來沒有捷徑,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
你覺得累,是因為你在走上坡的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教育之美宛如戀愛之美,美在愛恨交織,美在百轉千回,美在快樂與傷感、幸福與隱痛。
教育,說到底,我想是審美。發現學生之美,發現自身之美,發現師生情誼之美,發現人生與世界之美,是教師帶領學生,最終師生一起探索人文與科學之美。
天地山川,并不因為你的喜與惡而有任何改變,它就這樣在那里,唯有接納、發現、享受,才能相看兩不厭。對教師自己,對學生,亦如此。
表面上看,是教師在教書育人,根本上卻是教師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斷發現自己、反思自己、悅納自己再去悅納學生的一場人生修煉,度人度己。
想起了一首歌里唱的詞:“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守著我的善良催著我成長?!?br>
是啊,人,總要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