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陷入自卑、焦慮感中
去年我剛上大學,背起行囊到異鄉求學,心中對我的大學生活作了美好的幻想。在此之前,我“少年不識愁滋味”,理所當然地花著父母的錢,想象著未來的詩和遠方,被“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愛情感動著。
但等到我真正安定下來的時候,發現大學生活與我想象中的生活相差甚遠。我的學校離家很遠,身邊沒有親人朋友陪伴,學校各種簽到和班級、社團活動使我無所適從。加上我自律性不強,高中是父母老師管的緊,現在可好了,我的心像是脫韁的馬,再也難收住。而且我時常會涌現羈旅漂泊之感,有種“我是人間惆悵客”的況味。
這樣漫無目的的生活過了不久,我就開始焦慮不安。因為經常聽到說起有哪位學長是學生會主席,哪位學姐參加競賽拿了獎。哪個同學歌唱得好,哪位同學學識淵博。有人已經在創業了,又有哪個同學脫單了……
我一方面對這些羨慕不已,一方面又苦悶悲傷。 我從頭到腳,從外在到內在打量自己,發現我似乎一無所長,融入人群里實在普普通通。沒有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的天賦,也沒有能歌善舞讓人驚艷,更沒有學識淵博到令人欽佩。至今孑然一身,又加囊中羞澀。
晚上睡覺前我就胡思亂想,我想現在競爭這么激烈,我會不會成為別人口中渾渾噩噩的人,等到畢業后就被淘汰?我想我會不會一無所成,一生都為了生存奔忙著?我想世界這么復雜,我總是害怕受傷,以后會不會一直都是一個人?
類似這樣的想法總是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因為我從來都無法給自己一個答案。我曾經以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是英雄般的人物閃閃發光,現在卻被茍且的現實狠狠地扇耳光。這些想法使我寢食難安,異常焦慮,做什么事都會索然無味。我覺得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的生活會一直糟糕下去。
二.首次作戰鎩羽而歸
于是我試圖改變我的現狀。在自我否定的自卑感消除之前,我一刻也不敢停歇我追逐的步伐,因為每當我停下時,我的心里就特別慌張,焦慮感蔓延。我只能這么撐著,但是日漸疲憊。因為越是壓抑就越是反抗,我坐在圖書館寫作業,看書,效率卻很低。而且我對自己能不能做好還是缺乏自信,總是擔心如果努力了還是沒用,可怎么辦呢。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每天吃飯時對食物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睡覺時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與人交往時是心里忐忑,腦袋懵圈。但是我不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同住一個寢室的室友們。與人打交道是門藝術活,我在人際關系處理上算是相當失敗的。加上我喜歡想太多,所以總是被各種日常交往的小事所煩擾。
原來并不是不加管理地把所有時間都花上就可以有很大的收獲,我這樣的做法有點類似于掩耳盜鈴,只是想安慰、感動自己罷了,對解決實際問題并沒有多大效果。可是我唯一擁有的不就是時間嗎?用這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我開始更加痛苦地懷疑自己。
我沒有才華,沒有能力,沒有朋友,沒有愛人,看不清未來,過不好現在,過度焦慮,做事低效率,少與人交談,脆弱敏感……想著想著不禁問自己:世上竟然有我這樣的人?我每天的消沉讓我這樣認識我自己。然后我又會想,過去并不是這樣啊,到底是什么讓我變成了這樣?我就像一個在沼澤地里拼命求生的人,卻總是爬不出來,最后感到很絕望。
絕望的我像個旁觀者一樣鄙視著自己,冷眼看著自己的求生欲望。我絲毫也不愿再同情我自己,因為同情只會使我痛苦。我漸漸熟悉了自己這種焦慮自卑的狀態,我習慣了自己像個被拋棄的旁觀者,也接受自己爛泥一樣的生活。
三.總結經驗重整旗鼓
接受平庸之后我心里反而平靜許多。但也許內心還是舍不得放棄的吧,我仍然一次次地尋求解決方法。我擔心有一天焦慮感、自卑感會突然出現,而那時的強度恐怕是我無法承受的。我不愿意每天都痛苦,所以必須要再次自我救贖。
我冷靜地分析了一下第一次失敗的各種因素,我把自己逼得太厲害,缺乏自信,飲食習慣不好,導致做事難以專注。做事不專注導致更加缺乏自信。惡性循環著。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我意識到在提高學習和做事情的效率前,我的身體健康狀態需要得到改善。雖然這不是我焦慮的根本來源,但卻是必須做到的中間過程。于是我晚上不再熬夜,每天比從前提前一個小時睡覺,對許多花花綠綠的新聞和聯歡會等熱鬧的事也不再關心,晚上躺在床上克制自己不再胡思亂想。這樣堅持了幾天后,我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改良不少。其次是吃飯的時候,讓自己沉浸在美食里,享受生活片刻的美好。我的食欲大增,每天吃飯這件小事也能帶給我很多快樂。
這樣一來,我的身體狀態回歸舒適,隨此我大部分時間能靜心思考,學習,做事。焦慮感緩解了不少,但是這些措施算是治標不治本的,潛藏在體內的焦慮并未消除,不過它被我很好地抑制了。我的心里隱約有點喜悅,必須趁熱打鐵消除焦慮!每當焦慮感要涌現出來時,我就趕緊坐在圖書館認真地看一本書,剛看書時總是特別煩躁,但我總能平靜地戰勝這種不適感。如此,我那段時間倒也看了不少的書籍。閱讀加上思考,我感到自己的心態在逐漸變得樂觀。有時候有些靈感也愛記錄下來。我的自信心在萌芽,和人交往也變得有底氣,平時也注意積極地學習,終于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
四.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至于我既沒有脫貧又沒有脫單的狀態,我現在可以安然待之。我不愿過拮據的生活,所以我努力奮斗,我對一份真摯的感情仍滿懷期待。這是一個本該學習充實自己,嘗試感興趣的事情給自己心靈的慰藉的年紀,這是一段無比美妙的,將來回憶會充滿溫馨與懷念的時光。愿身處其中的人能走出迷茫與痛苦的沼澤地,換一種心態看待生活。
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曾經有個多愁善感的王子,每當聽到人間疾苦的事,他總說“天啊,這太可怕了!”后來他落魄了,百姓的那些苦難他都受了,他說,任何苦難都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你還活著。
身如浮萍,漂泊不定,或許這正是人生的常態。當那段動蕩不安的日子過去后,我珍惜我的生活,我享受它贈予的快樂,也欣然接受它給予的苦難考驗。思慮周全,未雨綢繆總是好的,但患得患失卻會毀掉一個人現在的生活,未來的一切仍然無法保障。
人生如棋,在奮斗的過程中要積極思考,穩重落子,體悟弈棋的喜怒哀樂。不要忙于應付環境,被棋局牽著鼻子走。處于劣勢時,不必棄子認輸,冷靜下來興許能扭轉局勢。能做到如此境地,無論結局如何都不會使你悔恨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