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為什么沒有深度的閱讀會讓我們的感官變得放蕩而單調?
為什么很多人從商學院畢業后反而發現自己不如以前會做生意了?
為什么蜈蚣先生在想先邁左腳還是右腳后反而不會走路了?
為什么我們要用心做事而不是用腦子做事?
什么是平常心?
為什么有的人即使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也沒能取得相應的成就?
我們該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
發現你的優勢
三個問題思考:
為什么很多人從商學院畢業后反而發現自己不如以前會做生意了?
為什么蜈蚣先生在想先邁左腳還是右腳后反而不會走路了?
為什么對著鏡子練稿或背誦,反而不會說話了?
這三個問題是不是有什么共同之處:原先好好的,怎么正想要變得更加好的時候,似乎是比以前懂得更加多的時候,反而,沒有以前好了,甚至一下子被凍住了一樣,不知道怎么去發揮了?
隨心、隨機,往往能把內心心底想要傳輸的表達出來。也就是一開始,什么都不知道,反而能夠運用這個心底的力量,而一旦知道懂得了很多之后,這時運用了大腦的力量,開始變得有意識了,小我慢慢冒出來了。如果這個小我沒有和更大能量的知識庫鏈接起來時,往往就會變得孤立,得不到任何支持,于是就會變得不知所措。
就像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很天真爛漫的,那種無憂無慮的自在和歡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突然懂了,在乎周圍人的看法,開始懂得很多道理,大腦占了主導,于是內心那種本真往往不容易發揮出來。
這與技巧無關,這是大腦有了辨別能力,有了分別心,預先下了判斷,在不同的情況下,通過過去的經驗去判斷未來,以至于還沒有真正行動,就已經陣亡在自己的預判中,或者說,行動失敗源于過早的預判。
那要如何才能達到一個平衡點,心,到底要如何變得不分別呢?平常心,也就是不上下起伏,變得與整個外部一體。這樣做很好,那樣做也不錯,怎么做我都只需要發揮出我的水平就行了,并不計較得失,外在對我沒有很大的影響,我想做是因為我喜歡,我愿意,我快樂,不只因為我能從中得到什么,我做這件事就是因為我非常有感覺,就好像與生俱來的本領一樣,渾然天成。
往往,當能達到這樣的狀態時,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天賦優勢。
一個人的優勢究竟能如何左右一個人?《秘密》那本書里說過,感覺,是判斷心快不快樂的最佳方式。當在運用天賦的優勢去做事時, 所有宇宙的力量都會來幫你,那會讓你感覺充滿了力量。力量所到之處,皆是外顯。當過程本身已經給予充分的滿足感,外在隨之而來的多與少,并不會計較太多,因為那不是最初的目標。
于是,該如何尋找到自己的天賦優勢,讓其為我所用,真正與自己的感覺相連接呢?
培根說過,真正有用的東西都是自學來的。自學,我想學,我要學,內驅力被喚醒,以一種更加主動積極的方式去和這個世界對話。最根本的,是對所學東西的熱情和愛,那是讓人產生溫暖和幸福感的源泉。
因為喜歡,因為樂意,所以愿意去付出。當自己會對所付出的計算回報率時,也許本身就說明了對這件事還不夠熱愛。找到曾經讓自己愿意瘋狂付出并樂此不疲的五件事,看看是什么讓自己如此癡迷,曾經本真的動力是不是被什么掩蓋住了,自己的優勢是不是讓其自由發光。如此,當找到自己內心真正向往認可喜歡的東西時,可以很驕傲地說一句:It's in my blood(俺與生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