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很自律,有時候懶懶散散到自怒。
上班第一年,六點起床或者練瑜伽或者騎行往返30公里。晚餐后練習尤克里里,長時間的閱讀,做書摘,寫日記。
上班第二年,眼看錯過了早餐時間才戀戀不舍的爬起來,前一夜信誓旦旦的要起床晨練,每隔一分鐘的鬧鈴催的沒完沒了,可我還是起不了床,那一點迷迷糊糊的睡意讓我神魂顛倒。晚餐后要么加班,要么視頻,要么看電影。除了洗漱,這樣的狀態能夠一直持續到凌晨。
有一天,突然開始反省,覺得這樣的渾渾噩噩簡直是赤裸裸的浪費生命。心里滿滿的負罪感。
或許,人一旦在安逸的環境中生活,危機感變蕩然無存。只要存在能夠滿足的因素,這樣的渾渾噩噩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后知后覺的你。
說好的堅持在兩天之后就被偶爾的忙碌和其他的誘惑打斷。所以,為了不至于太過慚愧,今天就亡羊補牢。
所幸,這些還能夠用補來挽救。可是那些已經錯過的,無法更改,無法挽回,無法尋覓的,該如何去適應,去面對。
每個人,每一段時間都在做著不同的自己,樂觀的、悲觀的;自信的、自卑的;自律的、放肆的;甚至,無法用語言恰當形容的自己。狀態好的時候,歡喜,狀態不好的時候,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