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感到很無聊很空虛時,就總在想,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有什么意義?想來想去也想不通,一句沒意思也就不了了之。
曾幾何時,如果不是因為責任和義務,如果不是為了親人,如果再膽子大一些,不恐懼死亡的方式,或許也像那些輕生的一樣,走了不歸路。
現在想來,如果顧慮那么多,既沒有死的勇氣,也沒有死的資格,是很難邁出那一步的,也就是說,死不起。再說,反正早晚會死,又何必急于去死。
所以, 這樣的念頭早就跑到云霄之外了。
但就算如此這般地生活著,那低落的情緒依然。感到一切都沒意思,做什么都沒精神,提不起興趣,曾想做的事情一件也沒去做好,一天天地耗著,行尸走肉般地茍且著。
也矛盾也困惑也思考,這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多少次告誡自己,必須要走出來。
這些天看了大量有關人生意義的文章,才知道,為此糾結的大有人在。還知道,這就叫空心病,這個字眼,也是網絡熱詞,這個病,正流行,各年齡段都有。喜歡胡思狂想的人,悲觀的人,更容易患病。
對號入座,自己好像中槍了。
無論什么病,得了總不是什么好事,就得治。既然如此,就正視它,與它抗爭到底,就像對待癌癥,看它究竟有什么能耐,能成什么氣候。
也知道,這種病發展下去就是抑郁癥。那兩年,面對親人的離去,已深有體會。
想想那段日子,是何等的煎熬,不堪回首的記憶。但這些都過去了,最終還是走出來了,時間是最好的療傷工具。生死是常事,現在倒也能平靜地接受,不再逃避這個話題。
如今又是這種狀態,卻不是因為生死離別,而是這份活人之間的情感。這種人在情無的狀態,感覺跟生死離別也差不多,沒了維系的東西,人在與不在就是一個道理了。
因為投入太深,因為期望太高,因為久久不能釋然,才留下了一系列后遺癥,對什么都不再熱情,不再信任。
歸納起來,人在得而復失的時候,期望破滅時,欲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欲望需求全部得到滿足時,都容易患這種病。
人的貪婪自私欲望無止境,本性使然。
逃脫出來得需要多大的定力。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總覺得這觀點有些走極端。除了痛苦和無聊,快樂也充斥期間吧,比如追求的過程中,欲望即將得到滿足的那一刻,都是快樂的,興奮的,一種欲望得到滿足了,又會有新的欲望,欲望推動著人往前走,沒有欲望的生活才是無聊的。
當然,這欲望也是相對的,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物質的,有精神的,強烈程度也相差很大,有人執著,有人輕描淡寫。有騎在破自行車上笑的,有坐在豪華寶馬車里哭的。
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人生的意義就是沒意義。但問題是,既然人生沒意義,是虛無,是生到死的一個過程,不管怎么活最終都會死,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為什么還活著?并且大多數還過的有滋有味?
明知道這些都是終極問題,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永遠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還是有那么多人熱衷于討論這些東西,或許討論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人活著應該有所思考,不喜歡渾渾噩噩地過一天是一天。只是,不能思慮過度,不然就會陷進無窮的死循環,痛苦的陷阱。
但怎么把握這個度,怎么生活,就是每個人怎么認知的事了。
看那些街頭的乞丐,流浪漢,衣不遮體,吃著嗟來之食,撿來之食,你能說他不要尊嚴,不講衛生?他腦子里就沒這些意識。他活著就是流浪,溫飽。
還有那些日復一日做著單調工作的,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傳宗接代,你難道也問他們活得有意義嗎?他們除了一句,不想那么多,日子總得過,背后可能還會笑你神經病,閑的沒事瞎想。
就算那些看上去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的所謂成功人士,要是把這些問題擺給他,也是免不了這樣的結局。
所以,人生的意義只有每個人自知,各自編織著自己的地毯,圖案不可求同,正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自己覺得有意義就意義地活,覺得沒意義就沒意義地活。反正談討有沒有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只是有所思考罷了,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
挺欣賞豐子愷所說的人生三境界,三層樓,物質,精神,靈魂。有的人甘愿一生都住在第一層,自得其樂,這也無可厚非,不能就說這樣的人生就是低級的,就是不圓滿的。有的人好奇心重,追求高,住在第二層,眼睛還巴望這第三層。有的人上了第三層,卻是更加茫然,越想越想不通,最終只能依靠宗教信仰,所以這一層更容易出常人眼里的瘋子。
總之,無論在哪個層次,都有快樂也有不快樂,就看你想要什么,期望值有多高。
當然,對于自己這樣的普通人,還是在一二層上上下下吧,偶爾去第三層觀觀光,但忌迷戀,不然定會眾叛親離。
……
總是這樣,不自覺地就胡思亂想了。
這樣的思考,也不是一無所獲,起碼清楚自己在什么狀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何不就此給自己定個調子,定個方向。
那就是,盡力把每一天過得快樂充實些,不要磕磕巴巴地憋屈自己,不要顧及太多,不要活在別人眼里,想做的只要不太妨礙他人就勇敢地去做,可寧靜淡薄也可熱情似火,只要內心喜歡。
就當生命還有幾天,怎么快樂怎么好。太委屈自己豈不更沒意義。
“一個人能夠實現自我,再時不時有點高峰體驗,就算不枉此生了,盡管追根究底此生還是沒有什么意義。”
這文字還是挺神奇的,不單單是為了與人共享,更多的是每天隨時涌來的想法不吐不快,自己叨嘮著,寫的過程中,困惑也就一時解開了,心情也就一時豁然開朗了。
而若想把這些說給誰,是沒人愿意聽的,還可能添堵,所以只好用這種方式了,對自己說。
這兒充其量只是個載體,把想法固定到這兒,就像在墻上釘上了釘子,踏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