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每天看書摘
《身體從未忘記:心理創傷療愈中的大腦、心智和身體》作者:范德考克
這是一本關于心理創傷療愈的專業書籍,作者范德考克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在本書中他指出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是心理創傷的產物,僅僅靠糾正患者的認知是無法療愈的。只有將心理創傷導致的記憶碎片逐一拾起,拼接成一個完整的回憶,我們的身體才會明白那些都過去了,這是跟往事說再見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傳統的心理療法才會起作用,患者的認知才有改變的可能。
當我們無意識地篡改記憶來抵御認知失調的痛苦,身體并不答應,你想忘記的,身體從未忘記。別人不經意的語言或動作都有可能觸動你的情緒按鈕,或許你不記得發生過什么,但身體記得那一刻的感受,你又回到了恐懼、焦慮的煎熬中。為了平衡,有的人向外攻擊,而多數人向內攻擊,于是各種身體上的不適就出現了。? ? 不管你有沒有心理創傷,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它會讓你對人性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精選書摘
1.人類最痛苦的莫過于愛與失去。“我們痛苦的最大來源是我們的自我欺騙。”他驅使我們盡可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每種經歷。人們如果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感覺不到自己所感覺到的,就永遠不能痊愈。
2.有時候,這些給他們帶來這么多痛苦的事件也成了他們的存在意義。只有當他們回憶起過去的創傷時,他們才有活著的感覺。
3.想象力是生活質量的關鍵。想象力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幻想旅行、食物、性與愛,以及一切讓生活變得有趣起來的事情。想象力讓我們想象新的可能性,也是實現我們夢想的契機。它讓我們充滿創造力,緩解我們的無聊,平復我們的痛苦,強化我們的愉悅,豐富我們的親密關系。
4.如果你覺得安全、感到被愛,你的大腦就會特別擅長探索、游戲和合作;如果你總是受驚嚇、感到不被需要,你的大腦就會特別擅長感知恐懼和拋棄。
5.孩子應對災難的方式通常取決于他們的父母。只要他們的養育者仍然保持平靜鎮定,回應孩子的需求,那么,即使孩子們經歷過可怕的事情,也能夠健康地成長。
6.當語言無力描述時,圖像就會以噩夢或閃回的方式縈繞著我們的大腦。
7.右腦是充滿直覺和感性的,掌管視覺、空間和觸覺;左腦掌管語言、順序和分析。左腦負責敘述,而右腦負責體驗。右腦通過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體驗到感情,例如歌唱、咒罵、哭泣、舞蹈或模仿。右腦是子宮中首先發展的部位,它負責母嬰之間的非語言交流。左腦在兒童理解語言和學會說話之后開始活躍,這讓他們可以給事物命名、比較不同的事物、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將他們的主觀體驗告訴其他人。
8.依戀的需要從來不會減少。大多數人類完全不能忍受被一絲一毫的忽略。如果人們不能通過工作、友誼,或者家庭等尋常方式找到聯系感,大概就會通過疾病、官司,或家族斗爭找到聯系感。怎樣都好,只要不沉悶乏味、無足輕重、與世隔絕就好。
9.當大腦知道這件事很快就會結束,大腦就變得比較能忍受這件事情。我們一般都可以體會到,最可怕的悲傷通常讓我們有一種無窮無盡、持續到永遠的感覺。創傷也是一種讓人“感覺到永遠”的極端經歷。
10.我逐漸發現,唯一能讓治愈創傷成為可能的,是對病人求生意志的敬畏——正是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忍受虐待,進而承受著療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靈魂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