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兩年前的閑暇隨記
幾近立冬,一年四季也已輪轉至末尾,此刻應是一年最為蕭瑟的時節吧。南方的秋冬都比北方遲來些,想必北方早已是梧桐落葉蕭蕭雨的情致,而南方這里仍未有遍地黃葉的景象,只有一些灌木已顯頹勢,似乎再也經受不起這遲來的寒潮。午時,出門吃飯之時,走過一片陽光投射之處,頓時身上寒意全無,倍感舒適,恨不得立時便躺在這片暖陽照射的草坪上盡情的享受這寒日難得的幸福。寢室一直在背陰面,一年四季寢室溫度永遠比外面溫度低,冬季尤甚。離開了冬有暖氣的北方,初來這從不知暖氣為何物的南方過冬,倒是唯有“抖”這一種取暖方式了。而后搬了寢室,買了空調,冬季似乎好挨過了些。不過由于,熱空氣上升,所以冬季一天之中最幸福最溫暖的時刻便是上床睡覺之時。冬天平素在床下寫字臺前坐著即便空調開啟,雙腿仍是感覺如墜冰窖。
何為“大夢浮生二十一載”,人生不過浮生一夢,須臾間便由初生時啼哭的嬰兒變成垂垂老矣的老者再者又成了一抔黃土。一直以來總覺得時間很多,自己行將就木那一天還遠,便無所顧忌的虛耗光陰,認定了所謂青春便是用來浪費的。直到今日再看這滿眼蕭瑟荒蕪之景突生頓悟, 一生太匆匆,總有太多遺憾未盡之事,倘若明日或是不遠之時自己突生變故駕鶴西去,恐怕都瞑不了目。就如同這落葉 落花一般,直到被西風卷快被碾作塵土之時,再想念那綠葉初長成,紅花初綻放之時為時已完,唯有再經歷一世輪回方可再領略那初生時的姿態。于是乎,心生感想,要把這短短二十一載所悟的人生記述于下。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想法,要把每日所發生之事與感悟記錄于日記當中,以便老時再也提不動筆臥病在床時再讀一遍無所遺憾,閱畢,大笑三聲便可安然歷史,縱使是下泥犁也無悔。 而后每日當提筆之時,不久便落,不是無特別之事以記錄便是實在疲憊無力去記敘思考,久而久之,日記變成了月記甚至年記。思前想后,唯有懶字作祟,而又不愿做無病呻吟之人矯揉做作記些無趣之事,日記之事始終未成。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從小便深知做事須持之以恒,從無間斷方可成事,但真實踐起來始知太難。知曉了那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便是此理。
近來睡眠狀況一直不佳,一則是外因,二則是內因,心態浮躁,不能靜心休息,動輒掙扎數小時方才睡著,第二日往往精神欠佳。每晚閉上眼總有前塵舊事浮現,或是幼年突然拼合的記憶,或是一些前些年的往事,以致心情或喜或悲,心境一動自然便又浮躁起來難以入睡。后來嘗試打坐靜心,無奈堅持不下,每每欲凝神之際便氣息紊亂以致定不下來,自知此為前世業力所致阻擋我靜心凝神。因果之說顯現,前世種下的因,今世自食其果,正如農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前世種惡果,今世再無懺悔悔改之心只能自食惡果而亡。前世種的善根,今世所得之福祿壽便安然享受之,然所結善果亦有食盡之日,若對今世所得之財物物質享受加以節制,只會招來更大的禍根。我自知前世業障頗多,今世所作之后悔事所造成的業力甚大,心有悔恨,接受此般煎熬譬如失眠,頭痛,體虛也是自然而然,是故欣然接受此等災禍。今后若得閑定修心向善不動妄念,超度前世怨家債主,以求消除業障。今世所作之 各種悔恨之事也定當汲取教訓,永不再犯,彌補之前所反之過錯,一日三省吾身。
此上皆為佛家所言因果之說,今世所作惡果太大,死后必將墮入三惡道。因果學說,信則至誠向善,不信者也無妨。因果說換一方面講便是教人向善,人活一世,無怨無悔最為重要,與人為善者自然不結怨不結仇,少了那些貪嗔癡,做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一層境界。
正是由于近日失眠頗多反倒令自己更加看清認識自己,思慮當下與過往種種,有了更多的對人生之感悟。故記敘如下,與諸君共勉。
二十一年所結交之人不少,而真正摯友者少之又少,知己則更是難求。要做到表里如一,真是一件難事。少時到如今依然不善表達感情,面雖笑,而內則無絲毫高興之意。習慣于刻意去隱瞞真實之感受,一些人謂之“城府”,另一些人謂之“愚笨”。面對二十一年的自己,如今直面自己,骨子里其實是懦弱,畏懼失敗。表面上則要反其道行之,真實的想法唯有真正面對困難時自己內心才能知曉。于是乎,我深知,表面上越強大的人,內心里往往藏著更深的恐懼。而這種深掩的恐懼正是有朝一日成敗之關鍵。正因為我是如此的人,也許不是一個好的表達著,也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但卻是一個天生的觀察者。久而久之,摸索出察人閱色,窺其中脆弱之處之法。倘有一日,與之交惡,便攻其最脆弱之處,打蛇打三寸,也許勝之不武,這也是一些人稱這類觀察者城府之深的由來。因而敢于直面自己過失與脆弱之處的人最受自己崇敬,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掩飾自己錯誤,推卸責任于他人。我身為懦夫,自然也少不了這種自我欺騙,欺騙他人之行徑。每每遇此時,良心便是難安,無法泰然處之。自然而然,修身修心便成為我當下之要務。不忍傷人,又不忍傷己,往往是懦夫最為懦弱之表現。而后一些懦夫遇此事多了便心安理得,便是所謂無恥之徒。又一些懦夫從中看出了自己所最難面對之事為自己,立志戰勝自己,成功者成為了圣人孔孟老莊之流,失敗者則更畏懼失敗最終殘度余生逃避自己。
人生無常,明日也許便是終時,人生便真如一場大夢一般,也許此時的你并非真你而是你垂暮之年將要咽氣的自己的一段回憶,常夢到自己醒時已是有氣無力空耗時日的老者,之前的一切竟都是回憶。倒似一點莊周夢蝶的樣貌,究竟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變成了蝴蝶,人生呢?到底是自己本就是一場夢,還是自己造就了這場夢。我不想到最后一口氣咽下時還滿是悔恨的眼神,對于身前事卻道當時已惘然。
諸多朋友問我一個人久了,不會寂寞嗎?其實不然,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兩個人亦有兩人活法,其樂不同,苦亦不同。單身著羨慕熱戀者的幸福,熱戀者則羨慕單身者的自由。與其是感情的束縛反倒不如獨身的自由更讓我快樂,一個人久了以旁觀者視角來看待身邊的分分合合反而更是客觀,少了分手者的埋怨悔恨,也少了一些瑣事的羈絆,反而更易參透這人生玄妙之處。不是我不敢愛,而是不懂何謂愛,何又謂占有?與其要湊合的談場戀愛倒不如靜待緣分之到來,多參悟人生之道,于己有利,于未來之她更有利。我也甚是期待未來之她為何樣,有多嫻靜溫婉。我只愿在靜候中期待她的降臨,在期待中靜候她的降臨。
而修心養德才是我第一要業,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大丈夫何患無妻。正是如此,心魔未滅,貪嗔癡未斷如何要成家立業。修心為立業之本,切忌浮躁求速,唯有好心態方得好人生。以怨念看時間,則時間更可怖,以善念觀世間則世間更可愛。唯有愛人方能愛己,推己及人。如今世間禮壞樂崩,為人處事佳者少之又少,欲立業立世當靠為人,其身正,方能無怨無悔,遠離貪嗔癡三毒。
我一生所推崇之人不多,大致有三,其一為明代陽明公,其心學對我啟發甚大,其二則為曾文正公,其所著之日記奏章又啟發我良多,其三者暫不透露。
以前曾慕名讀過《曾文正公集》,也是惰性使然,沒有讀完,草草閱過便將書歸還。不久前,再度翻閱此書,閑來無事閱讀一兩段感覺收獲頗豐,曾文正公不少見解竟與我不謀而合。自知所讀之書遠不及文正公之多,所經歷之事亦不及其之萬一,更不敢與之比肩。歷史對其褒貶不一,源自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利益所追求不同,而曾公對于前清足以稱得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八字,無怪乎中正先生,經國先生對曾文正公推崇之至。
總結這二十一載所悟所得,基于這二十一年所經歷之事所讀之書,粗略歸于數條。暫且歸整完畢行文記事之道,為人處事之道,修身養性之道與讀書之道四條,其余諸條暫未歸整完畢,日后慢慢整理補充。由于才疏學淺,自己所總結之言過于簡單,便借曾文正公筆記數言以寄之。
行文記事之道
“凡作文詩,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平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鐫刻字句之苦,文成后無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若平日醞釀不深,則雖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達之,不得不臨時尋思義理,義理非一時所可取辦,則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飾字句,則巧言取悅,作偽日拙,所謂修辭立誠者,蕩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發之時,則必視胸中義理何如,如取如攜,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須臨時取辦,則不如不作,作則必巧偽媚人矣。”
為人處事之道
“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事。豪杰之所以為豪杰,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膠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丑態。”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謙”。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與;謙若漢文之不勝。而“勤、謙”二字,尤有徹始徹終,須臾不可離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謙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謙,則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謙”字。吾將守此二字以終身。儻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者乎!”
修身養性之道
“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剛惡曰暴,柔惡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語,曰節飲食。凡此數端,其藥維何?禮以居敬,樂以導和。陽剛之惡,和以宜之。陰柔之惡,敬以持之。飲食之過,敬以檢之。言語之過,和以斂之。敬極肅肅,和極雍雍。穆穆綿綿,斯為德容。容在于外,實根于內。動靜交養,睟面盎背。”
讀書之道
“老年讀書,如旱苗業已枯槁而汲井以灌溉,雖勤無益。古人所以戒時過而后學也,然果能灌溉不休,則禾稼雖枯而菜蔬或不無小補耳。”
“讀書之道,朝聞道而夕死,殊不易易。聞道者,必真知而篤信之。吾輩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無把握,焉能聞道”
“余生平雖頗好看書,總不免好名好勝之見參預其間,是以無《孟子》“深造自得”一章之味,無杜元凱“優柔饜飫”一段之趣,故到老而無一書可恃,無一事有成。今雖暮齒衰邁,當從“敬靜純淡”四字上痛下功夫,縱不能如孟子、元凱之所云,但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適矣。”
曾公其上所言盡是文言文,言簡意賅,語意深長,正是文正公畢生之所悟所得與我二十一載所思所感相合之處,便不一一贅述
甲午年九月十二日深夜記于甬
道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