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言情小說里總是有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中至少會出現(xiàn)兩個少年,一個驚艷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p>
? ? 一個如夏日烈陽光明奪目,你最深刻的時光都有他;另一個則如潺潺溪流靜謐流淌,你悠遠的歲月他總陪伴。
? ? 但這句話卻對張愛玲失了效,上天給了她非凡的文學天賦后似乎就不愿再眷顧這個民國才女了。
? ? ? ? ? ? ? ? ? ? ? ? ? ? ? 1
?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 ? 這是張愛玲在《我的天才夢》中寫下的一句話,這句話如此深刻的概括了她的一生,華美卻不堪,風光卻滿腹委屈。
? ? 是的,她出生貴族,但那卻是支離破碎的貴族,風雨飄搖下?lián)u搖欲墜的貴族,為國人所不齒的貴族。
? ? 晚清時期,有一個人讓國人想起來都咬牙切齒,是他,簽訂了太多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墜入了更深的黑暗里,盡管他并不愿意。
? ? 他是李鴻章,而張愛玲,是他的后人。
? ? 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雖然家產(chǎn)豐厚但其中艱辛自然也可想而知。
? ? 而她的父親母親也因家族而結(jié)合,母親是一個思想觀念超前的新時代女性,是“踩著一雙三寸金蓮跨在兩個時代里的人”,而父親呢,不思進取好吃懶做,甚至還染上了鴉片。
? ? 張愛玲就是誕生在了這樣一個極端的家庭里,盡管頭上是金鑲玉砌的屋宇,身上是華美裙袍,用著金湯匙吃著昂貴的餐飲,四周環(huán)繞的都是卑躬屈膝的傭人,但這一切改變不了她從小便缺少愛的事實.
? ? 一切的一切讓年幼的張愛玲心里埋下了孤僻的種子,她不愿與人交談只想安安靜靜的呆在自己的文學世界里,沉浸于筆下的交織夢境。
? ? 于是,還只有八歲的她便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這該是有多么偉大的天賦啊,八歲,現(xiàn)在的我們連看圖說話都寫不明白的年紀,她便已經(jīng)能用稚嫩的小手拿起筆桿子寫小說了!
? ? 她長大,去學校念書,卻苦于學費繳納而與自尊心做了糾纏,是的,她有著極其強的自尊心,也許是天生的屬于天才的孤傲,也許是害怕被打攪的下意識的自我保護。但她卻不得不克服這點,縱然是天才也不得不向生活低頭,不得不向她那個因和后母一起吸食鴉片而幾近傾家蕩產(chǎn)的父親伸手。
? ? 她終究還是受到了羞辱,被打,被罵,被軟禁半年,也不知道她在那間暗無天日的小黑屋子里是否曾留下過眼淚,是否躺在吱呀的木床上感嘆人生無常。
? ? 但她最終還是逃了出來,并與父親斷絕了關(guān)系,她就是這樣一個決絕的女子,一旦做了便不會后悔。
? ? 二十四歲之前的她,除了那些擺也擺脫不了的身世,親情的缺失以及因戰(zhàn)事而終止的學業(yè)之外似乎也是順風順水的,畢竟她的名字已經(jīng)響徹了整個上海灘,她就像是風塵里開出的一朵不染淤泥的蓮花,沒有一個人不被她所驚艷。
? ? ? ? ? ? ? ? ? ? ? ? ? ? ? ? 2
? 二十四歲之后的張愛玲終于迎來了人生中的‘劫’。
? ? 二十四歲的張愛玲三十八歲的胡蘭成因文學而結(jié)緣,她們相識不久便已成故交,富有魅力的胡蘭成讓一向孤傲的張愛玲就這樣為他低到了塵埃里,與張愛玲許下了“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誓言。她們度過了如膠似漆的一段新婚時光。
? ? 可女子的一生里總是會遇上這么一個負心漢,他總是有千百個理由去沾花惹草,仗著愛便肆無忌憚。
? ? 在那樣的亂世里,早已沒有了良心的胡蘭成淪落為了漢奸,又在日軍投降后輾轉(zhuǎn)多地逃亡,盡管這樣不安穩(wěn)的生活也安定不了他不老實的心,先是一個還只有十六歲的小醫(yī)生又是一個風韻猶存的人妻。
? ? 張愛玲終究還是被胡蘭成傷透了心,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獻出去了,她的愛她的自尊,她賴以為生的稿費,什么都給他了,可最終的結(jié)局終究還是一敗涂地。
? ? 張愛玲被傷的很徹底,這樣不顧一切的愛情終究如飛蛾撲火,一瞬間飛灰湮滅。
? ? 但她也很決絕,給了胡蘭成30萬的分手費后,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這樣的她讓我想起了深夜搬離出軌男友住宅的毛曉彤。
? ? 真正獨立而內(nèi)心強大的女子便該如此,不做他人的依附,不仰賴他人而活,關(guān)鍵時刻不脫離帶水。心中有一把刀,該立便立,該收便收。
? ? ? ? ? ? ? ? ? ? ? ? ? ? 3
? ? 張愛玲最終去往了大洋彼岸的美國,身無一物,僅有一生的孤傲與手上的筆桿。
? ? 她遇到了賴雅,一個窮困潦倒,風燭殘年的男人,而相處的十一年后,賴雅去世,這個陪伴張愛玲最久的一個男人獨自去了天堂,張愛玲再次孤身一人。
? ? 其實,孤獨于張愛玲來說應(yīng)當是最大的幸事,獨自一人,一書桌,一支筆,一張紙,足矣,在文學的世界里她永遠也不會孤獨。
? ? 這大概就是張愛玲與普通女子最大的不同,從來不害怕孤獨,不計較是否有人陪伴,享受獨處的世界帶來的安寧,著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而非在乎他人目光。
? ? 為了這份難得的清凈,晚年的張愛玲總是搬家,因了虱子帶來的皮膚病也因了旁人的打攪,她換了一個又一個的住所,最終找到一處別墅安享她的晚年。
? ? 張愛玲在中學的一篇文章里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別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p>
? ? 后來,這一日終究還是到了,她靜靜的躺在了房里的躺椅上,闔著雙眼,安詳無比。
? ? 張愛玲的遺囑里,吩咐要將自己火化,骨灰灑向空曠的別處,所以她的親友登上了駛向太平洋的船,順著茫茫海水,也不知道她能否魂歸故土,回到那十里洋場,回到夢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