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小S的社群,那個海峰老師說的收年費2688人民幣卻什么都不做,就是陪伴你成長一年的社群。那個出門就說“不要羨慕那些人比你牛,他們只是比你老。”的S君是我們社群的靈魂人物。他不僅自信,他也可以夸古典老師“您做得是宏觀生涯規劃”夸到他爽點。
當然并不是什么做,作為2016的老成員,我在過去一年大概跟了3個月新概念朗讀,練習了2個月的Python編程入門,做了1個月的早起晨讀團團長,協助組織了2次上海線下,參加南京線下見S真人,年末把自己的職業案例在成長戰略研討會討論。可以看我當時的小結《能力不夠時,欲望做減法》和三個月的研討會反饋《正視內心,原來我已在路上》。
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沒有做。一言概之,也許就是古典老師說的學習螞蟻行動:快速行動,積極改進;先跑,不行就原路返回,復盤,迭代。因為我年輕呀,不先多走些彎路又怎么能知道哪些是彎路,又如何能在選定了賽道之后堅定前行。所以在S君參加北京場“超級個體”并推薦后,我決定花10小時的時間再走個“小道”。
一些整體的感受
- 第一次線下感受大咖(真粉50萬以上),區別?
演說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 - 落在自己的行動上 看到差距
真實而變化 - 做大咖不能光了解自己領域
風水 羋月傳 三國演義 各種商業課程。
娛樂是一種通俗易懂的連接方式
以群眾可以接受程度來傳遞,列證的能力。
但這都是之后的事,先做好專業領域的事。
古典老師的宏觀生涯
概率權
秋葉老師的商業認知
媒體人 運營人
忠秋老師的結構思考
海峰老師的人際敏感
一個禮拜的時間沉淀還不夠,不過也加入了很多新的認知,知識之間互相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