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寫作將近五個月了,堅持日更了將近一個多月時間。在過年的時候停更了幾天,年后回來工作、生活忙碌起來,把寫作時間擠壓的所剩無幾,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寫作,我決定重新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
為了做好寫作這件事情,一直在學習《下班后寫作》的視頻。現在人們大多都追求閱讀量、都希望通過轉發量來實現自己知識變現的能力。我也希望可以通過寫作給自己帶來改變。可惜進程緩慢,文章越寫越覺得困難。
看的內容多了我開始被眾多的寫作觀點綁架,這個文章說,標題吸引人最重要,那個文章說,寫的文章要拔高高度才能引起人們的思考能力,還有的文章告訴我要直擊讀者的痛點你才能脫穎而出。我到底要寫什么?我到底為什么而寫。帶著這些問題我重新閱讀了《寫作法寶》一書。
《寫作法寶》這本書,在我沒有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買回來放在家中了。我草草的翻過幾頁,完全看不明白它在講什么。很快它就待在書架上積灰了。
現在我再一次翻出了,決定再看一遍。這一次它的第一章就擊中了我,作者在書中說,
并沒有任何一種“正確”的方法來做這種個性化的工作。有各式各樣的作家和各式各樣的方法,任何能幫助你表達的方法,對你就是正確的。
以前我太注重方法論,忘記了其實寫作的方法有千萬種,而我卻把自己限制在那狹隘的一兩種方法之中,并試圖通過這一兩種固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并獲得讀者的認可,我把自己死死的困在了原地。
現在我明白了,方法只是工具,別人用的順手的工具,你不一定合適。你喜歡的工具,別人用起來也可能很別扭。不要因為工具而忽視了你最終要做成的東西。
第五章作者在第一段就問出了我想問的問題:“我在為誰寫作?”
你寫作主要是取悅自己,如果你寫起來感到享受,你也會給值得為之寫作的讀者帶來快樂。
如何表達你是誰。放松,說你自己想說的。
但是無論在什么年齡,寫作時都要做你自己。
我把這些文字標紅,讀了一遍又一遍,我要將它們全部記在我的腦海當中。在我嘗試運用各種寫作技巧的時候,這些都是我需要遵守的原則。
放松的表達自己,這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二十多年的學習并沒有讓我獲得更好的文字駕馭能力。而目前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寫。
文章寫的不順暢,很多時候寫了一半或者快到結尾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言之無物。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我試著寫大綱,試著定個中心思想,可惜寫著寫著就偏離了方向。
對于言之無物《寫作法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在寫作前先問自己幾個基本問題。例如:“我要以什么身份面對讀者?”……“我要用什么人稱和時態?”“我要用什么文體?”……“我對材料采取什么態度?”“我要寫多少?”“我要強調的唯一要點是什么?”
最后一個問題尤其重要,“我要強調的一點是什么?”不是幾點,是一點,唯一的一點。當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后,我寫文章的素材都開始圍繞這一點來建立,就如同建立一座大廈一樣,打好地基,捆扎鋼筋,澆筑混凝土。所有的東西都必須統一到我想要建造的大廈當中去,否則大廈就會坍塌,文章就會凌亂無序。
下次寫作偏離原先預定好的方向的話,我會試著通過這段話來調整自己的心態。
寫作之前自己已經確定好了一切,結果卻發現確定的并不對,素材開始將你引向未曾預見的方向,而你覺得用另一種語氣寫更舒服。這很正常——寫作行為本身會激發一連串你從未預想過的念頭或回憶。假如你感覺對,就不要逆流而上。相信素材,它會引領你進入你并無意踏足的地帶,那里氣氛對頭。順勢調整你的風格,繼續前行直達你的目的地。不要做預計劃的囚徒。寫作并不恭維藍圖。
寫作的過程其實是發現另一個自己的過程,很多潛意識里的想法,會在你寫作的時候具化出來。這個過程會帶來驚喜,也會帶來驚嚇。這也是寫作會變的有趣的一個原因。
任何一個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和好朋友分享寫作心得的時候她也感嘆,以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總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沒法看。我把這本書中我用紅筆圈起來的內容發給她,想告訴自己也告訴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自己寫作,不管好壞。這個世界最難以取悅的是自己,而最重要的也是自己。當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時候,你寫的文章才能會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