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illiance_LL
前段時間,在小四的影響下,我開始接觸微信讀書和簡書。一個讓我閱讀更多的書籍,另一個則讓我有地方輸出我閱讀之后的心得以及生活中的小糾結。雖然已經讀書十六載,但仍覺得自己是個“文盲”,好多情緒在腦海中縈繞卻不知如何用文字表達出來。我想,肯定是書讀少了,所以寫不出東西來!
以前就聽說,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連續堅持21天。也有人說,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內在驅動力和外在壓力。為了養成日日讀書的習慣,我做出了不少努力。
一、找到同伴,在規則束縛下堅持!
為了培養每天讀書的意識,我參與了思享同道舉行的“十天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活動主辦方將參與者集中到一個微信群中,制定了每日打卡并輸出閱讀體悟、第十天輸出整本書籍閱讀心得的規則。小助手每天都會在群里通報所有參與者的打卡情況,連續三天不打卡的參與者將被視為自動放棄挑戰。在同伴的互相鼓勵以及打卡規則的束縛下,我強迫自己堅持每天完成閱讀目標并輸出自己的心得體悟。三次該活動的參與體驗讓我對閱讀產生興趣,我體悟到閱讀名著并與同伴討論的成就感,也培養了我堅持日日閱讀的興趣。
二、找到興趣,每日閱讀時間常規化!
在形成日日讀書的興趣后,需要常規化每日閱讀時間,在分析自己現實情況后,確定好每日閱讀書籍的時間,如早起閱讀書籍一小時或睡覺閱讀一小時,或者早起閱讀半小時,午休前閱讀半小時。我自己呢,是選擇早起閱讀半小時,午睡前閱讀半小時。在這里還是要感謝小四將我拉入“2017,早起!”微信群,每日六點半在群里打卡,起床閱讀半小時,收拾好出門去圖書館寫作畢業論文。在早起群里小伙伴的督促和影響下,我養成了每日早讀半小時的習慣。我想,每天閱讀一個小時的書籍是必不可少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你靜心、思考,可以豐富你的精神世界。將閱讀時間常規化的話可以增強閱讀的儀式感,使自己內心更加重視閱讀這件事,也能將這件事更好的堅持下去。
三、影響身邊人,與親人好友更好交流!
一直以來,我都特別喜歡和身邊的好友以及家人分享自己覺得好的東西,也希望盡可能多的與他們有所溝通、交流。在自己接觸微信讀書之后,我發現每天閱讀書籍,尤其閱讀完整本書后寫書評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那時特別希望能與好友和家人進行交流、探討,聽聽他們對同一本書的評價和見解,豐富自己的認識。于是,我將微信讀書推薦給了父親、小堂姐以及兩位好朋友。老爸尤其開心,會和我閱讀一樣的書籍并進行討論,進一步拉近了我們父女之間的感情。與小堂姐則會共同閱讀小說以及一些應用性較強的書籍,并進行討論。朋友之間則會互相推薦覺得不錯的書籍,一起閱讀一起討論,雖然很多時候各有見解,甚至有爭執,但是在一起討論的時候感覺遠在千里的朋友就陪在自己身旁。為了與想要溝通情感的親人和朋友多些共同語言,還有在親人朋友的監督下,我不忘每日閱讀,每日分享,漸漸習慣了每天閱讀一小時,每周寫些字。
每日閱讀也是不夠的,還需要輸出。囫圇吞棗般的閱讀往往體悟不深,要用輸出精髓的要求督促自己養成深度閱讀好書的好習慣。愿自己一直堅持下去,每日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