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階級固化了么?

元宵節過去,這個年差不多過完了,小編卻并不想聊節日的歡愉和溫情,喝杯茶去去身體里的油膩,用這篇文章洗洗腦子里的醉意,來我們一起清醒一下吧。

這幾年一直有人說什么“階級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你已經爬不到你想要的高度”。。。之類的話,里面什么出身論教育論看著人心里一驚,難道我們真的已經被出身和身份固定了么?不能變了?

知乎上也有人說:

中國的社會階層正在逐漸固化,頂多到2030年,中國的社會結構就會初步板結。階層和階層之間的流動越來越困難,社會資源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舉個例子:教育。窮人手里掌握的教育資源和富人手里的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優質的教學資源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或者省會城市,農村和小縣城收教育的機會、特別是優質教育的機會會大大減少。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以來重點大學里來自農村和小縣城的學生越來越少的原因。再比如:權利。窮人的貧困歸根結底是權利的貧困,富人手里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更有甚者可以左右地方和國家政府的政策和走向,這點我不用太解釋,特別是官員的權利尋租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

簡單解釋就是各個階層慢慢穩定并固定下來,低層次的人很難上升到中層,中層次的人無法跨越到高層。所以富人一直富,窮人會一直窮,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

這些文章細細讀來,大部分舉例和論調都很“客觀”,無法辯駁。所以人們就信了,抱怨自己沒有生對年代,沒有投胎在好的家庭,更沒有能力跳出自己的階級。。。

細思極恐,我們就這么被固定了?

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這輩子注定就是個普通人?他/她孩子,孩子的孩子,也注定是普通人?

這樣的論斷太極端了,你服不服?反正小編舉手表示不服!

并不是僅憑一腔熱血,是有原因的啊~

先說他們口中的“階級固化論”。這個論點的提出背景是在我們改革開放30多年后社會平穩的當代。為什么它沒有在戰爭年代提出,是因為那個年代動亂,各個階層都在為怎么活下去而“努力奮斗”著,或者說哪有什么明確的階級?土豪可能“被打倒”了,窮人可能因為一場仗打的漂亮升成團長。。。什么都有可能發生,更談不上“固化”。

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正是各種階級開始雛形的時代。并不是有學歷有地位就一定是上層階級,只要社會需要的人就會“被選中”進而提拔或出名,比如會煉鋼鐵的,會造自行車的,會采煤的,有時可能是會寫字的,思想端正的。這些參差不齊的人被社會選中,放到一個階級里,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清楚。

再后來,改革開放,生意人興起,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時,社會穩定了,階級開始分化了。簡單講,就是有錢有權的人不想讓后來人“瓜分”他們的財產、資源,他們之間或壟斷,或組團,形成“上層社會”,互相有利益往來。而那些想往上走想分一杯羹的中產階級,就面臨著被他們擠垮、吞并等命運,最終只有一少部分人能以出眾的競爭力擠入他們中間。這時他們就不得不重新洗牌,也許以前能拿到三分之一利益的人,現在變成四分之一。給誰誰都不開心啊。

所以,階級開始趨向“固化”。

他們不想再讓人進來了,開始想辦法提高階級的“準入門檻”。舉個例子,一些大牛企業以前招收本科生,后來必須碩士以上學歷、英語6級以上、且要有計算機和其他方面能力才有資格進入。淘汰掉大部分人只留“精英”的策略,一方面可以整體提高企業素質,抬高自身價值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讓優秀的人為他們鞏固和筑高“圍墻”,把上層階級和平庸的人更嚴格的劃分開,讓下面的人更難“往上爬”。這就是固化思想。

這也是大家嘴里說的“上升通道被堵”,普通人再難進入上層社會的原因。

可大家有沒有看到,我國歷朝歷代,在江山穩定后,大都有階級固化的情況。舉人變的難考,科舉給“有關系”的人留個后門,官宦子女互相聯姻,各大家族爭著想成為皇親國戚。。。哪個不是為了鞏固已有的階級權利,以防平民、“鼠輩”篡權奪利。就連最簡單的大戶人家的“門當戶對”也是有這個意思在里面呀。這些覺得吃驚么?

看看國外,發展成熟的發達國家,階級問題比比皆是:某大財團支持總統競選互為利益輸出,王室成員娶了身份地位很高的千金,某公司在其經營市場形成了壟斷。。。

這些覺得吃驚么?

天天發生在身邊的事不以為然,怎么看篇文章就嚇出一身冷汗。。。

再說說我們處在階級固化的時代,卻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渾然不知,這是怎么回事?

有人分析的很透:

娛樂,是娛樂讓我們沉迷在歡樂中習慣了慵懶忘記了努力。

小編給大家分析下你們看對不對:

古代那些帝王看到江山穩固百姓富足了會干什么?哈哈他們還真的會發展娛樂業。當然還有別的,典型的就是宗教。像唐朝的歌舞和宗教,沒有盛行的歌舞怎能看到楊貴妃的出眾,沒有盛行的佛教又怎會有西天取經的流傳。

從達官貴人到平常人家,閑暇時看看舞蹈聽聽曲兒,識字的再賦首詩,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現代人,逐漸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其實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時間在日漸減少。以前我們純人力種地耕地澆水施肥,現在有了各種機器;以前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要走很久,現在有了汽車火車高鐵飛機;以前寫字寫文章要很久、計算復雜數字要很久、手繪圖紙要很久。。。現在有了電腦;以前手洗衣服要洗半天,現在有了洗衣機;以前做飯熱菜要燒火,現在有天然氣和微波爐;以前吃完飯洗碗要洗好一陣,現在還有洗碗機。。。不知你們還記不記得,以前我們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是單休日,現在,變成了雙休。即使這樣,你覺得上班的這五天,一刻都沒停從頭忙到尾了么?

這個時代的我們,被各種工具極大縮減了工作量和時間,閑暇時間越來越多,其實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多。你有沒有發現?

這時的你們,在做什么?

如果大家都閑的慌,就容易制造混亂,就容易引起不穩定。社會想要平穩發展,就必須找到讓大家宣泄的出口,讓大家感覺:“我不閑呀”。所以,娛樂行業迅速發展起來。

不止單單的電視電影啊,娛樂圈啊八卦啊,包括手機電腦中,各種游戲、聊天社交工具應運而生。誰不是工作間隙回個微信刷會微博,誰不會休息時間玩個游戲看會頭條,誰沒有躺在床上聽個音樂追個劇?咦,一天過完,感覺什么也沒做卻又好像做了很多似的。

恩,目的達到了。。。(一張臉在屏幕后面露出詭媚的微笑)

人們開始忙著活在各自的小世界里,其他,沒有太多追求。

分析了這么多,想想自己,有沒有被“固化”呢?

不過小編想要表達的并不是給大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娛樂誤人,游戲毀一生”等等。而是要說清楚,娛樂只是為了安穩人心的一種手段,人們不應該抵制它否定它,是應該認清它然后認清自己。最關鍵是要認清自己啊親們。

我們可以在覺得累的時候放松一下,游戲也好綜藝也罷,都是生活的調味品。

但,調味品只是調味品,不能代替飯菜。

誰沒有過“一個月總有那么30幾天不想上班”的抱怨。但如果你真的不想相信階級要固化了你要一輩子都這樣了,那為何不試試?用你的經歷告訴世人,什么“階級固化論”都是扯淡,你看我不就跨越它躋身上層社會了么?

如果你也不想一輩子就像今天一樣重復著過,如果你也有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夢想,何不試試?

也許先從自律開始,固定娛樂時間,每天提升自我,接觸更高層次的人,試著融入他們,讓你自己成為有價值是的競爭力,是個不錯的方法哦~~

社會會淘汰機械勞動力,但不會淘汰靈活的、創新的、或有價值輸出的腦子。

怎么樣,新的一年開始了,不試試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