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嗯,”她睜大眼睛,好奇地看著我,“你是誰啊?”
我震驚!心里空落落的,這就是我外婆?這才幾天?難道……沒想到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這是你外孫啊。”就在我胡思亂想之際,媽媽的聲音把我的思緒給打斷了,“你不認得?”
“吃了飯沒?”外婆搖搖頭,然后又蹦出這句話。
“吃了。”我看著她認真回道。我每次到外婆家都會說這句話,現在就只記得這句話。外婆生于動亂時代,父母很早去世,為了生活下去,十四歲就以“童養媳”來到外公家(外婆去世后我才知道)。也許對于外婆那一代人來說,能有一口飯吃就是幸福。這或許就是外婆現在逢人就說這句話的原因吧,我看著她的臉,心中猜想道。
憔悴,茫然,像個失憶的小孩。
這是外婆給我最后的印象。
媽媽削了個梨一點一點地喂給她吃,她也像個小孩一樣乖乖地張嘴,一點點地咬碎,慢慢地咽下去。
吃完,擦嘴。換個姿勢躺下,眼睛看著天花板,一動不動。許久,或是累了,合上眼,不知她想。
媽媽拿著外婆換下的衣物去外面洗去了,我就坐在屋里看著,光看著。除了祈禱。
每次晚上來,外婆的精神狀態都不如前,還能見幾次?這二十年來,她一直自給自足,勸她沒用。只好在清閑時接她小住幾天,不到兩天,她準會說:我要回去,家里的雞別餓死了;家里的南瓜別被人偷走了……
好吧,就依你了。現在就依我們好好休息吧,看著外婆的臉我想道。
10月2日,外婆在見了舅媽最后一面不到半小時,離開了我們。
外婆在生病后,頭腦清晰前就問舅媽病好了沒,沒想到這是最后一次。在外婆去世后我看見她的廚房灶前有幾捆柴,每一捆里又有許多手腕大小一捆的小柴。見到此我不禁滿眼淚花,外婆熬過了解放前的黑暗,熬過了六零年代的苦日子,本以為到了老年也該享享福了,可事違人愿,外婆一個人又孤獨地走過了二十個春秋。
現在,終于可以好好歇歇啦!去到她想去的地方。
嗯,她去了一個她想去的地方,也許那里有她懷念的一切——從此,不再像一個迷路的失憶小孩。
外婆是爺爺奶奶這輩人最后走的那一代人,隨著她們的逝去,有關這一代人的記憶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為了紀念她們,也為了若干年后還能“看到”她們,就寫下上面那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