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北大的招生視頻,挺寫實的,是關于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懷揣夢想,即便它有多么的不靠譜。視頻中的男主因五歲的時候來自心底最強烈的呼喚,所以心懷著在大多數人看來,最不靠譜的夢想——摘星星。
不但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還有家人的指責謾罵,所以男主妥協了,向現實妥協了,因此起初的基調是——你好,現實,再見,夢想。然而,當男主真的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對勾時,心中始終有一個向往,為夢想起航。
面試靠酒量卻不看實力,勤工儉學卻為金錢受辱,想起小時老師的嘲笑,家人的期盼,在現實中被擊打的支離破碎,唯有夢想,還在支撐著現實,就像導師說的:別人笑我們,然后呢?我們是在別人笑過后,依然還在這里。
這應該算是對夢想的執念,對心中向往的期待,所以男主終于鼓起勇氣,最后的基調又成了——再見,現實,你好,夢想。一則普通的廣告,卻讓我們很想停下來想想,夢想,這種虛無縹緲,甚至有時被披上節目效果的東西,在現實面前,真的值得堅守嗎?
好巧的是,就在剛才,看了一則視頻,講述了山東的一個無臂青年堅持夢想,終于可以站在舞臺上,用雙腳彈起了吉他。在眾人感嘆其背后的艱辛與不易時,還有他自己對夢想的那一份執著吧。
《好聲音》節目中的一個很大的梗就是,汪峰老師來自靈魂的發問:你的夢想是什么。我們往往很討厭這種調調,覺得不太實際,覺得不現實。現實,就好像一種準則,把所有有棱有角的不規則體,順化成統一制式。
面對夢想,我們更容易傾向現實。很簡單,夢想需要努力,而現實,只需要妥協即可。我們害怕自己的努力在現實面前破碎,所以選擇妥協;我們害怕自己的努力受人嘲笑,所以選擇妥協;我們害怕自己的努力一文不值,所以還是妥協。
但在一次次的妥協中,我們接受了同化,卻放棄了執念;我們接受了認可,卻放棄了反抗;我們接受了期待,卻選擇不去聽從自己的心聲。我們討厭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雞湯,是因為我們更愿接受自己的無能不是無能的假象。
因此,當現實站在制高點時,我們俯首稱臣,甘心跪拜,接受洗禮,關閉了自己,迎接自己變成現實中大多數人認為應該的樣子,我們做足了他人的期待,卻唯獨忘了自己。尊重現實,就如同是放棄了維護尊嚴的最后一道防線。
我們的順從,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虛榮,而不是尊嚴,我們只是不想在現實中輸的太難看,尤其當得知努力了不一定有結果時,我們放棄了最后一絲抵抗。但同時放棄的,是自己的成長,是努力的意義。
努力,是為了能讓自己站在生活的柵欄之上,看到更多的途經,更多的風景,更多的可能性。
努力,不關乎成就,只是為了能看到更好的世界。
成長,不關乎時間,只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奇葩說第四季也落下帷幕了,特別喜歡最后一期中,蔡康永說,成長是為了看到更多的世界,羅振宇說,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復雜。這種復雜源于對自己認知的改變,源于對現實的辨析,這是我們因之為人的本性。
所以,當現實以摧枯拉朽之勢來臨時,我們更渴望的是看到自己的成長和努力,而不是一個現實中統一制式的模具;我們更渴望的是自己能在現實中多點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妥協至丟掉自己。所以,滾蛋吧,現實!我只會宣戰,但絕不妥協!
#2656-Seven-Seven707#橙子學院碼字島第8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