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
永其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愿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于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搜神記·漢董永》
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顛覆想象。
這故事里沒有董永與織女的恩愛,也沒有什么兄嫂欺凌苦大仇深。
故事很簡單,就講了一個辛勤工作的老實人,死不起,但是作為兒子心里又過意不去,所以想盡辦法給去世的父親一個體面。
主人知其賢,所以愿意用金錢獎勵下。根據后面的描述,這錢大概是從一開始就不指望他還的。
故事到這里,其樂融融。
董永能夠不賣身的體面葬父。
主人舍去錢財,在成全董永的同時,也升華了自己的形象。
后來三年服孝期過了,董永的賢,是真的賢,作為一個老實人,他選擇知恩圖報,所以又找到了主人,準備以奴仆的身份還債。
他出身貧苦,之前靠辛苦耕作糊口,除了勞動力,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可言,所以他選擇賣身。主人是覺得他賢明,所以給他錢,并且“遣之”,只字不提還錢的事,那意思就是你可以不還了。但是他還是回來了,作為奴仆,等于自動放棄了自己的自由。
這個人,確實樸實可愛。
以上這些,都是早就聽過的部分。這故事里沒有什么改動。
真正讓我驚艷的是織女同志的一句話:“我,天之織女也。”
一點都讀不出她的溫順純良,更談不上對董永的半分愛意。
我甚至能腦補出她站在門口,屋里的華麗的布匹堆積如山,面對著董永,她名義上的夫君,她沒有像一個古代的賢妻那樣低眉順眼,她的表情是嚴肅而冷靜的,語氣是驕傲而冷漠的——
“我,是天上的織女。”
她是天女,她有她的驕傲,她下凡,不是因為愛他或者被他的品質感動,而是因為一次例行公事。
“因為你十分孝順,所以天帝派我下來幫你還債。”
你聽好了哦,是你感動了天帝,他派我下來的。我下來是為了幫你還債的,我只是來完成任務的。
說完她轉身就飛走了,半點不拖沓。
第一次讀到,覺得這樣的織女帥炸了。
回看整個故事,織女的行動干凈利落,沖上去就說:“愿為子妻。”然后和他一起說走就走。幫忙還債的時候二話不說,十日百匹。事情辦完說明緣由轉身就走。半分小兒女的情態也沒有,更像是黑社會老大手底下訓練有素的女打手。
相比《搜神記》里其他的篇章,這篇無疑是一朵奇葩:
1、從內容上,這篇與其他妖艷賤貨不一樣。其他的故事,要不就是兩個愛裝逼的男人比法術,要不就是夢見神女并結為夫婦,要不就是通曉法術的神人努力向凡人證明自己的不一般,要不就是欺負路上的小乞丐結果反而遭殃。這些妖艷賤貨們大多以男性為主角,顯示神通或者娶了個神女當老婆,總之就是男性的各種YY。而這篇故事雖然男性仍然是主角,但是織女是有棱有角有臺詞的。作者沒有站在男性的角度切入,而是很認真的講一個故事。
2、織女的形象和其他的女性不一樣。《搜神記》里我見過平白無故就托夢說我要嫁給你然后兩人立馬結婚男人依靠神女享盡富貴的同時,還在現實中娶了一個老婆的故事。也見過漢武帝思念李夫人所以要會法術的人施法重生李夫人的故事。但是很少有故事這樣描寫一個女性,她不沉迷莫名其妙的愛情也不溫柔繾綣善解人意,反而干脆利落。她是《搜神記》中女性的非主流。
3、這篇故事完全顛覆了我之前看過的電視劇、書以及老人們口述的故事。中國古代和西方的童話寓言故事都很喜歡的一個套路是,誰誰誰做了件好事,被哪個天神或者達官貴人看上了,如果是異性就以身相許,如果是同性或者就升官發財。我承認擁有美好品質的人值得托付,也承認做好事值得獎勵。但是我們做好事是為了找對象或者升官發財嗎?另一方面,一個好人,就意味值得托付終身或者能勝任一個職位嗎?織女按照上級指示幫他還清了債務作為獎勵,但是并沒有對他動情,盡管仍舊沒有逃出這個套路,但已經是這類故事里的異類了。后人在傳播過程中,又把同樣的仙女嫁平民的套路添加進去了,雖然動人,但是也乏味。
繼續深挖下去,這個故事除了瀟灑的織女,還有一些值得探索的地方:“織女直接給他織一百匹布不就好了,干嘛先當他老婆,然后再織。”
順著這個問題想下去,我又發現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1、織女為什么要當董永老婆來助他還債?
2、董永說他要還債,為什么主人問他老婆能干什么,要他老婆工作還債?
3、董永為什么同意了織女織布還債,而不是堅持賣身為奴?
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賢明的董永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他是有恩必報的人,所以直接扔給他一百匹布他是不會接受的。另外,他說給主人賣身為奴以償還,最后扔給主人一百匹布,如果主人不要呢?尷尬。所以織女同志選擇了先接近他,做他老婆,成為利益共同體,或者說“他的東西”。
第二個問題,男子地位高于女子。主人覺得還債沒必要,但是董永堅持。但是主人之前就已經表示不用還債了,如果真要董永當奴仆,無異于打臉,所以找個折中辦法。這個辦法必須讓旁人知道他不是真要董永還錢,只是礙不過董永的堅持示意一下。但是又不可以太簡單,否則就不能安撫董永內心的欠人情的感受。于是他盯上了董永的老婆。
“你老婆能做啥呀?”
“可以織布。”
“那太好了,幫我織一百匹吧。”
在古代,女子是男人的附屬財產,有錢的時候供以把玩,沒錢的時候隨便扔,詳見董小宛。使喚董永的老婆,避免了使喚董永,沒有打臉。一百匹不是個小數目,足以還清董永欠下的人情。可以說,我簡直要給這個主人鼓掌了。主人同志不但有錢,而且情商高,樂于助人,也能體諒他人。
第三個問題,答案在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里。女子是男子的附屬財產。你嫁給了我,所以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我欠的債也是你欠的。現在主人說你織布能還債,所以你織吧,你就是我的,你還債就是我還債。董永之前要賣身還債,是因為他除了勞動力一無所有。但是現在的他,除了自身的勞動力還有老婆這個財產。主人說織布可以還債,那么,作為一個男人,為什么要拒絕?皆大歡喜啊。
所以到最后,主人付出財物,織女付出勞動,而賢明孝順的董永什么都得到了。
古時物資貧乏,美女、錢財都是稀有物品。這樣做好事得到實在好處的故事,通過口耳相傳,意在教育人們為善,可以理解。只是把女子作為獎勵,或者以女子抵債這樣的故事,作為一個女孩子,讀起來,總是覺得不太舒服。所以再來看織女這里的表現,就分外有意思了。
我想,從“愿為子妻”那句開始,織女就在很認真的觀察著董永吧,如果她真的喜歡,她會留下來,可是她不喜歡,所以她辦完事轉身就走。絕對不陷在“找個好人就嫁了吧”的套路里。你看她走前說的那幾句話,介紹真實身份,以天神的權勢壓之,說明來意,避免旁人產生誤會。然后轉身走掉,話雖簡潔,但是分外有力。轉身優美,絕不拖泥帶水。她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也明白自己要什么,更能夠很好的處理好與所有人的關系,清清楚楚的做自己。
“我,天之織女也。”
我可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哦,我有自己選擇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