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大量的工廠、實體店倒閉,但有沒有可能只是我們自己的生意不好做,有些人的生意還是挺好做的。
今天到以前的老客戶那里喝茶,遇到一個做電動車批發的老板李總,李總非常有耐心,也非常勤奮。在得知我以前也是這個行業的業務員,曾經的業績還不錯之后就一直要求我以后帶上他出差。因為我已經不在這行業了,沒辦法與他同行,就給他指了幾個比較有銷量的區域。
由于他才剛做批發不久,并不熟悉周邊的地理位置,他還是再三要求有機會一起出差。這一次被我直接拒絕了,我的理由是你的產品如果沒有相當的優勢,就算我把你帶到客戶面前,也不會成交。我了解到他的產品配置一般,價格也不低,在這個小行業里面,是產品為王的時代,客戶不會因為認識我就跟我拿沒有優勢的產品。
我們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現在不是一個很缺錢的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轉向品牌化,其次是下一等級的品牌,再然后就是雜牌。
現在做電動車批發的基本上都是雜牌,作為一個后來者,沒有很顯明的性價比優勢是很難從別人手上搶得客戶的。一線品牌的形象和產品不斷升級,二三線品牌也在跟進,國內各行各業都在同質性惡性競爭當中,特別是這些小廠、小批發商,除了價格,幾乎跟進談判的籌碼。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不能做出很強大的優勢,是很難成為贏家的。像前年某三線品牌,準備的判斷到整個市場將要面臨的變化,馬上聯合各大供應商做出調整,做出了一款超高性價比的暢銷產品。款式還是老款式,只是在保證原來質量的基礎上價格下降了600元,這個價格在當時的配套成本體統是虧本的,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望而卻步。一年的時間,這個品牌從三線品牌一躍成為了二線品牌,目前勢頭還是很猛,因為這個價格優勢到現在很多廠家都還無法破。
那么一線品牌又如何建立優勢了,他們通常都是財大氣粗,冠名電視節目,明星代言,同時在產品上更是不斷的拉開與小品牌的差距。通常不斷的更新款式,改進產品,各大品牌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溢價能力越來越高,不斷的在高質量——高利潤——大營銷之中循環。
時間越長,一線大品牌與雜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雜牌之間的惡性競爭就越嚴重,利潤慢慢趨向于零,直致死亡。這就是最近幾年,大家所說的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的表象。如何破局,就看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