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上一講我們一起練習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大家感覺如何?
為了檢驗大家的練習成果,今天我們首先來作個測試(此測試包括了漢字一些基本筆畫及結構),希望朋友們能認真寫一寫,練習的習作請盡量留存下來,作為將來檢驗自己進步與否的試金石。
自從昨天點畫篇講座發(fā)布后,關注和與我交流的朋友很多,也提出了很多問題。在此我感謝朋友們對我的信任,我會盡所能去解答和幫助大家。也歡迎朋友們加我微信交流各種書法觀點。從眾多留言中,我截選了一位朋友的提問,我認為他的提問很有代表性,他的困惑也是很多人學習書法中所面臨的問題。
此問題其實是觸及到了我們書法練習方法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具體該如何去練習書法。
前人學習書法的方法無非就是"臨″與"摹"。
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對臨”;以薄紙蒙碑帖上,依其形跡而復寫的稱“摹”,或稱“影書”。小學生習字,用描紅本子,也屬摹。《丹鉛總錄》引岳珂語稱:“臨摹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欀桷,雖具準繩,而締創(chuàng)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并翔,青犬浮云,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初學書不得不摹,亦以節(jié)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稱:“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也。”臨摹之外,尚有“鉤”法,用油紙蒙碑帖或真跡上,以極細之筆畫將油紙下字跡雙鉤下來,再用墨填滿雙鉤內(nèi)空處,稱“鉤填”。
不管是臨是摹,無非是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記憶的問題。朋友們可能要問了,說寫字用手,又不是學習語文,還要去記?對,學習書法確實需要記憶。表面看字是靠手寫出來,其實還是需要腦子里有一個"好字"的形象,你才能通過手寫出"好字"來,因為道理很淺顯,那就是"手是靠腦子指揮控制的″。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就說了:"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他說的是啥意思咧?
察就是觀察,精就是要求認真仔細觀察范字。擬就是摸擬,似就是要像,盡可能的接近臨摹范字。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可以說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根本大法。我們臨摹范字無非就是要解決二個問題,一個是觀察能力,二是控制能力。
觀察與記憶能力的獲得需要平常就多琢磨多記字帖的范字大小、長短、方圓、曲直等等,此功夫前人稱為"讀帖"。在下足"讀帖″功夫的基礎上加以勤加動手練習,那就很快解決了你的對筆、對書寫漢字的控制能力。上面朋友提出的"臨"與"用″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好,言歸正傳,開始我們今天關于漢字偏旁部首的書寫練習吧!
【作者簡介】周樣,號半山居士
百度百科可查作者簡介
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華傳統(tǒng)工藝美術大師、廣西硬筆書法協(xié)會主席、清華美院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名家工作室高研班導師/教授、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書畫家聯(lián)誼會理事、文化部-中國社會藝術協(xié)會常務理事、燕京書院導師/書法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雕塑委員會委員、中國雕塑家協(xié)會會員、桂林市象山區(qū)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象山書畫院副院長
自幼習書,師從著名書法家?guī)浟⒅尽⑼醮盒轮T名家,書法以帖學為宗,繼承傳統(tǒng)。不斷從二王及趙孟頫、褚遂良、王鐸、董其昌等經(jīng)典法帖中汲取營養(yǎng),書法端正儒雅、清秀飄逸。
【部分獲獎與展覽】
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大獎,媒體發(fā)表,為國外友人收藏,獲得業(yè)內(nèi)好評。
其早年雕塑作品《空城計》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先生。
2012年2月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周樣個人著作《走向晉唐-周樣書法精品集》,并面向全國發(fā)行。同年9月在廣西舉辦《走向晉唐-周樣書法展》。
書法作品《小楷金剛經(jīng)》長卷于2012年5月被桂林博物館以一級藏品永久收藏。
兩幅四尺斗方書法作品《陸游-秋波媚》等,于2014年7月被廣西桂林市圖書館永久收藏。
2015年,在廣西舉辦“傳承經(jīng)典-點染人生”周樣書法藝術展,這次展覽拍賣的作品,用于聾啞兒童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