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相信各位的年貨都備的差不多了吧?今天在全國各個地區又有著怎樣不同的習俗呢?下面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這些習俗之中有沒有你家鄉的習俗呢?
在北方地區的民俗中,今天的主題是準備主食和張貼年畫。
01|“二十八,把面發”
在今天的北方,隨著各個地方集市逐漸冷清,人們“備年貨”也基本上進入了一個收尾的階段,在這樣的一個收尾的階段,發面蒸饅頭成為了今天傳統習俗的一個主旋律。
中國人的主食南北差異很大。大約1000多年前,以秦嶺、淮河為界,中國就形成了南稻北麥的農業布局,因此,北方人愛面食,南方人愛大米。主食為中國人提供了最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年節里的主食更是富足的體現,所以準備的量都很大。
臘月二十八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02|“貼花花”
何為“貼花花”呢?當然就是我們熟知的年畫。
中國人過年不單單講究吃,還特別注重居家環境的布置。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北方的貼花花其實就是貼年畫、貼窗花,而春聯和門神則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堅持到大年三十才能換新的。
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喜慶吉祥是其永恒不變的主題,畫面大都是 “金玉滿堂”、“群仙賜福”、“招財進寶”等等。歷史上,四川綿竹、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的年畫在全國最為著名,被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在南方地區,今天的主要工作是炸炸棗,蒸芋頭。
01|“炸炸糕”
炸炸糕這一習俗在廣東地區被保存到了今天,一向喜清淡的廣東人為啥在這一天會偏愛油膩的炸糕呢?因為正月初一到初五傳統是不能動火的,因此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的食物,發面不容易壞,正月里人們一熱便可入食。
02|蒸芋頭
南方人過年的主食以米飯為主,方便的蒸煮無需提前準備,所以南方人家今天主要準備其他的副食,炸炸棗、蒸芋頭。炸棗不是棗,是包餡的糯米團子,有甜咸兩種口味,外焦里嫩,色澤金黃,寓意團圓美滿;芋頭是閩南特產,能提供充足的淀粉,可制作成芋包、芋頭飯等,口感軟糯香滑,其地位等同于北方人最愛的土豆。炸好的芋頭直接吃味道就很好,還可搭配各種菜蔬,所以過年要備一大盆。
今天的習俗介紹之中有沒有提到你的家鄉呢?最后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張年畫圖片,相信你會喜歡的:
(編輯:又是一個人冷冷清清的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