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傷疤忘了痛的天性,讓回憶有種神奇的力量:淡化挫折,留存美好。
高考就是這樣的一份記憶。
經歷的時候很痛苦,再回首時,卻不過如此,而且這感覺一年比一年淡然了。
高考前,老師總會說一句話,考上大學你們就輕松了。
所以,高考就像一個閥門,長著撩人又邪惡的臉龐,關著欲望和叛逆的惡魔。
它這頭是壓抑和奮斗,那頭是瀟灑和明朗。
我迫不及待的擰開了這個閥門。
水流把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沖往了“大學”這個象牙塔;失了波濤洶涌的海浪指引方向,我們就像是被最后一波浪沖到沙灘上的蝦兵蟹將們,開始四處逃竄。
以前,有老師、有書本、有待完成的作業,有高考的方向,有陪跑的同學們,所以,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可是還是努力上進。
在校園里的生活,循規蹈矩。偶爾的放風,偷看小說、電影,這樣輕微程度的刺激就已經讓我心跳加速、回味無窮了。
高考的閥門一打開,我心里被壓抑的叛逆的種子,似乎汲取到大量的水分,突破層層心理束縛,猛然竄了出來。
我要放松,所以我整天整夜的看電視睡懶覺。
我要張揚,所以化妝染頭發學非主流。
我要戀愛,所以打開天線八方接收。
我要令人羨慕,我找出格的事情做。
我要…
我好像想不出什么能更放肆些的生活了。
花爸媽的錢,過自我的大學生活,恐怕是每個被高考壓抑過的學生們在大學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日子往后,再經歷了一個路口——畢業。
我被沖入了滾滾紅塵中。
生活來得猝不及防。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學的專業知識也不足以支撐我的人生興趣。
終于,終于,我停滯了。
高考為什么總讓人欲罷不能,每年這個時候來懷念,因為經歷過那段時光的人都知道,那可能是人生最充實最單純的一段歲月。
網上有個段子,大意是:
高考前幾個月是我人生的巔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手蒸餾瓶右手電阻器,精通代數幾何,能背文言文還能跟老外對罵,溯源五千年歷史,兼修德智體美勞…
十年前,在校園讀有字的書,井井有條過懵懂的生活。
這十年里,叛逆迷茫的在社會工作中磕磕碰碰,生活敞開無字書,給我一個又一個耳光。
十年后,我想回歸自己內心的書,看看歲月到底將我的人性刻畫成什么模樣。
好容易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是自己的小船在洪流中竟這般困難的改變方向。
楊絳先生曾說: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葉扁舟,高考前是在內湖中,平靜的湖面上,由老師家長導航著往大海前行;
高考是入海中,進入了波濤洶涌的海浪里,我沒方向隨波逐流了十年,沒有方向四周都是逆風;
現在,即使在海里,但是我有了方向,生活就有了意義。
雖然生活不宜,我放縱出走十年,可是歸來時,感恩仍是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