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說到家鄉的美食,那肯定是打開了話匣子就關不上了。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做為東北人,自然要首推家鄉菜啦,小雞燉蘑菇自不必說,酸菜白肉血腸更是東北菜中的經典,酸菜就是發酵后的白菜,因為東北冬天比較漫長,以前蔬菜不好保存,于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就體現出來了,把白菜收拾干凈放到缸里,加上鹽和水密封,一個多月就可以吃了,可以燉、炒、涼拌,那酸爽,甭提了。以前是只有冬天才能吃到酸菜,現在一年四季超市里都有賣的,想吃方便的很,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家腌的味道更好。
多年前我有一位南方同事,第一次來東北,看我們吃的東西直搖頭,直說你們怎么總要吃壞了的東西,開始沒明白,后來知道說的就是酸菜,他覺得明明是菜已經變質了,吃怎么還能吃呢?害得我們和他解釋半天,還有他接受不了的就是東北的大醬,第一是太咸,還有那個味道總感覺是東西壞了,東北人就愛吃蘸醬菜,只要是可以生吃的菜,統統可以拿來蘸醬,味道好極了。
東北另一道名菜“亂燉”,說實話,這道菜是哪年哪月殺出來的,我都不知道,至于火的理由也沒想明白,因為我家里基本沒做過,怎么形容這道菜呢?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菜里的八寶粥。主料有五花肉,茄子、土豆、卷心菜、西紅柿,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再加入其它的蔬菜,燉好了一大鍋,人多才吃的熱鬧。
亂燉這個詞完全體現了東北人的特點,直接明了,亂是形容詞,燉是動詞,組合到一塊兒成了名詞,東北人有才。
東北還有另一種美食,沒想到后來因為韓劇的功勞火遍大江南北,對啦,就是泡菜,尤其是辣白菜。
因為東北朝鮮族的比較多,所以這種民族特色美食也受到大家的歡迎,小時候我家鄰居就是朝鮮族,每年秋天大白菜上市的時候,我們家是腌酸菜,他們家是做辣白菜,做好了互換,辣白菜又酸又辣,特別下飯,那時候只是把它當做咸菜來吃,沒想到過了若干年,又有了辣白菜的新吃法,辣白菜炒飯、辣白菜五花肉炒魷魚、辣白菜豆腐湯,可葷可素,無所不能。
俗話說:白菜不如白菜。小時候我媽總說,人要是一百天不吃白菜就會中毒,嚇得我總是暗暗計算日期,到沒到一百天也記住,反正是沒中過毒,后來想想,很可能是老媽在騙我多吃白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物質匱乏,冬天基本就是土豆、白菜、蘿卜這三種菜,東北一年有半年都是冬天,肯定是吃夠了。
不過大白菜確實是好東西,粗纖維,促消化,性味甘平,可以補充維生素C,做法也多種多樣,各地都有,價格還便宜,以至于很多商品促銷都打出白菜價的口號,可見白菜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入民心。白菜若是知道它這么受大眾的喜愛,必是要更加努力,茁壯生長的。
說了這么多的東北菜,也得說說東北的飯,不然東北大米該不樂意了,雖說是東北人,可我更喜歡吃面,特別是嗆面饅頭,自己也試著做,可是嗆來嗆去,蒸出來都成死面的了,于是徹底斷送了自己做的念想兒。
再說回東北大米,也許是從小吃到大不以為意了,后來去四川,去廣東吃到當地的大米,才驚覺,哎呀媽呀,東北大米太好吃了。好吃到什么程度呢?用我們一位四川朋友的話說就是,沒有菜也可以吃掉一碗米飯。一年產一季自然好過兩季,濃縮的未必都是精品。
東北的美食先告一段落了,再來說說其它的,先說天津的煎餅果子,其實沈陽也有賣的,在天津吃了正宗的,好家伙,個頭大了好多,料加的也多,我一個人吃完吃完一個都有點兒困難,味道倍兒好。還有天津的麻花,居然可以做出那么多重口味,服了。
再來說說川菜,最難忘在成都路邊小店里吃的串串香,店家還贈送了瓜子和茶水,邊吃邊聊,味道好過許多大餐館,到了成都,感覺生活的節奏一下子慢下來了,悠閑舒適,民以食為天,沒有什么比品嘗美食更讓人心情舒暢了。其它的事可以慢慢來啊。
雖說是東北人,但我也喜歡南方菜的清淡口味,特別是廣東的粥,材料豐富,味道鮮美,至于于朋友會嘲笑我,大夏天的來廣州,還不嫌熱要喝粥,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夏天就不能喝粥嗎?真是的。
美食是享受也是文化,別的家或許總會有人不想當,美食家我想恐怕是沒人會拒絕,吃的過程是種享受,吃的結果是一種幸福。啥也不說了,我要去來一碗老媽煮的銀耳蓮子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