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敬仰的前端大神阮一峰出了一本新書——《未來世界的幸存者》?
最近抽空拜讀了一下,我還是很認同他的觀點的。
其中有兩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結合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有感的發一下。
雇傭制度是一種有傾向性的制度:對資方有利,對勞方不利。
資方和勞方的利益是對立的:工人少拿一點,老板就多賺一點。這一點并沒有問題,利益分配總是這樣。
雇傭制度的真正問題是勞資雙方的地位不平等,做出決策的總是資方,勞方只有被動接受資方決策的命。也就是說,老板說什么,你就必須做什么,這才是問題。考慮到老板可以從你的損失中獲利,就更顯出這個制度的缺陷了。
舉例來說,今年公司賺了100萬,那么工人可以獲利多少?回答是不確定,看老板心情。他想多分你一點,你就可以多拿錢;他一毛不拔,你也拿他沒辦法,而且你也清楚,這樣對他有利。公司賺多少錢,其實對你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老板的分配決策。
反過來說,今年公司虧了100萬,老板的決策就更簡單了,就是把你解雇,省下你的工資支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家公司宣布解雇員工以后,股價反而上漲了,因為市場認為這樣有利于公司的發展。你失業了很痛苦,但是股東高興了,因為他們的股票更值錢了。
總之,雇傭制度——乃至總體的當代社會制度——都偏向資方。對勞方來說,在這種制度下,人生完全是被動的:不能充分地享受利益,反而會完全地承擔成本。甚至還常常承擔超出自己份額的成本,就像富人經常把應該他們承擔的社會成本,轉嫁到窮人身上那樣。
勞資總是有矛盾的,但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然現在也不會有那么多人熱衷于工作。勞資雙方總要有一方讓步,只不過讓步的通常的是勞方,畢竟有生存的壓力。
公司一切還好的時候,會跟你談夢想,會給你畫大餅;但是當有一天項目失敗,裁員的時候,之前跟你談的感情瞬間都變成浮云。我們常講的好聚好散,都不可能簡單的實現。
公司發現,他們不能太依賴人才,而應該讓人才依賴公司。管理層的最終作用,就是讓誰離開了都無所謂,公司都能正常運作。所以,大公司把各個部門劃分得很細很細,每個人負責的東西很單一。這樣一來,每個員工“術業有專攻”,效率上去了,經驗積累了,而且公司的運作就會流程化。
一旦流程化,員工的工作就變得很單調了,沒有太多的創造性在里面。什么創意、可靠性、穩定性等等,都有專人做了,你就只需要按照手冊,做好你那一份事情就可以了。最后,對公司來說,就是誰離開了都不重要了。規模越大的公司,往往分工越細,對人才的要求就越低,反倒是小公司需要多面手。
工作流程化以后,如果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就算沒有病,也會被活生生逼出病來。
我還年輕,但是我工作的時間其實不短。
身為前端工程師,我知道前端這幾年發展很快,所以我在工作中一直渴望突破。不斷的嘗試各種新技術,以免被淘汰。
但是,很多東西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再好一點停留在試用階段,卻從來沒在工作中使用過。為什么?因為不允許,公司的流程一直一成不變,缺乏一種嘗試的精神。如果你用了新技術而別人不會用,極容易被人視為“異類”。有的人工作三年,是三年經驗;而有的人工作三年,是一年經驗用了三年,差別就是這么來的。而身為一名普通員工,想改變公司的各種不合理的流程和制度,往往很困難,這點在小公司更是這樣。
小公司的技術發展往往都落后于主流,以前端行業來說,很多小公司依然還把前端停留在“切圖”階段。而大公司,已經開始各種前端自動化、組件化開發種種。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一直都是找工作的一大問題。傳統說法是“大公司學做人,小公司學做事”。以我長期小公司的經歷教訓,“小公司學做事”完全是一派胡言,公司不會教你任何事,技術得靠自己業余時間不斷充電,這點在大公司小公司都一樣。
讓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比較熟悉"軟件工程師"這個職業,也就是職業程序員。在我看來,這種職業跟騾子有很多相似性,尤其在大公司里。因為大公司有嚴格的分工,設計師出視覺稿,業務部門提出需求和業務邏輯,產品經理負責項目實施,工程師的職責就是嚴格按照設計稿,將產品一模一樣地實現出來。本質上,這跟騾子背鐵管上山,并沒有區別。
這里并不是說按照流程開發有什么不對。
只不過,人是有感情的,好的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如果能對產品傾注更多的感情,開發出來的產品會更好,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
現在的問題是,各種按部就班,對產品,如果你有一些意見或建議,也是不允許討論的,只允許按部就班的工作,此時處于下游的人,其實就跟生產線的生產工一樣。
但是,明明有一些更好的建議提出來,為什么不能聆聽一下呢?
我見過許多年輕的程序員勤奮工作,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編碼,周末也來加班,努力完成公司的一個個目標,從來不問、甚至不想“這種需求對不對”、“這個功能有沒有必要”,更不要說想一想“我的人生規劃是什么”。中國的現實也很殘酷,公司的哲學就是告訴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想做就離開。
其實,我一直覺得面試就應該像汪峰在好聲音問的一樣——“你的夢想是什么”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標準答案,問答題完全靠背誦標準答案來過關。漸漸地就失去了自己的思想。
我依然認為,傾注感情的產品回是一個更好的產品,一個開發,不愿意或者不能去思考自己的產品,我覺得此產品是缺乏希望的。
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自由,而公司把人和產品禁錮在一個籠子中,我覺得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