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練習是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設計的。它是用來幫助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必要的生活技巧,從而形成獨立的性格。孩子們喜歡重復做他手中的工作,而且在這期間,他們可以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在工作上,并且,孩子們愿意模仿大人的行為,比如:當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同時,孩子的“自我尊重”和“自信”形成孩子對自我的責任感,通過發展他們的日常生活技能-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可以形成孩子對自我的責任感。
日常生活練習的目標
1.獨立
通過日常生活練習,孩子學到的技能可以使他(她)逐漸的獨立。在中心,老師會演示給孩子怎么做,給他們適度的自由,給他們機會去工作,并最終掌握。
2.專心
孩子變得愿意進行練習后,老師會做出適時反應,適度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的進步是非常快的,孩子在練習的時候,全神貫注的時間越久,他就越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3.手眼協調能力
這些練習能夠促使孩子去控制自己的行為。日常生活練習提供了發展孩子大腦和動作協調能力的機會。
4.自我尊重
當孩子能夠進行練習并且能夠完成這項工作時,他的這種組織能力同時促進他發展了自我尊重與自豪感。
5.社會意識
日常生活練習當中有照顧環境這部分內容,比如掃地,擦桌子等,它可以教給孩子整理環境的技巧,這不僅對他們個人有益,而且可以使整個團隊充滿凝聚力,他么辦學會相互協助,學會怎么也樣一起工作,怎么樣去幫助別人。
6.教室里的秩序感
孩子們逐漸學習使環境保持保持清潔和次序,把所有的東西放在應放的位置,在教室中被教會如何小心,尊重他的工具和教具;如何把教具拿到桌子上,如何在用完家具后放回原來的位置。這些行為都,鼓勵孩子形成邏輯思維和行為秩序感。因此,這些練習都有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也對孩子以后的智力發展有所幫助。社交行為在教師中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在工作的時候,互相關心對方,互相關心環境。
7.智力的發展
日常生活練習,讓孩子了解了人與環境的依附性。他慢慢知道在工作環境中,哪些可以做,哪些受限制,這使得他能夠逐漸適應環境并學著如何在環境中建構自己,通過邏輯思考的訓練,思考的方式與行動,動機與結果,自發的行為技巧,行為的獨立性和練習的選擇,直到工作的完成。這些都有助于他以后智力的發展。
在中心,我們做的日常生活教育,主要就是在基本動作的訓練,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照顧他人。通過動作的基本訓練及日常禮儀的訓練,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這樣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