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似乎我的青春就沒有激揚過。夢想遙遙無期。愛情泛善可陳。友情平淡無奇。
也給人積極,上進,樂觀,愛笑,外向,行動派的印象。
但大體是個膽小、懦弱、被動、懶惰的人。唯唯諾諾,患得患失。
有很多事很多鏡頭,現在的我,想對當年的自己說:大膽說,大膽做。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堅定的跟隨內心的聲音。
而不是為了友好,為了一團和氣,為了潛意識的取悅型人格,隱藏自己的真實觀點,或者違心說出某些話。
真正的高貴,真正的大家閨秀,是不輕易貶低自己。
真正的正直,是說一不二,一言九鼎,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
只有由心而發的,才會不輕易改變。
但是,往往現實中匆匆忙忙,丟棄了真實的自己的心。
慢慢的,就變成敷衍的,將就的生活。
表面上看,不容易受傷,實際上,沒有交出真心,什么都行,什么都樂哈哈,當然不容易受傷,但是也不容易有真正的愛,委屈了真實的心中的小孩。夢想、友情、愛情都會是打了折的。
2
我從小就是個聽話的孩子,聽話的學生,聽話的班干部,就這樣,一路自我評價為“聽話”著,長大了。
高中的時候,我偶遇班上一個男同學,上課的路上,我說了一句對老師的觀點,大意是老師講得很好。他搖著頭慢慢說了一句不同意見。我心里很震驚。一方面他說出不同觀點,另一方面他居然說老師不好。而我,和同學交談時,一般都是“是是是”。對老師,更是點頭無異議。
大學里,不會拒絕,當承受不了的時候,當想說出拒絕的時候,我竟不會溝通不會表達,只有生硬的拒絕和嚴肅的表情。一點也不會婉轉、高情商的溝通。
大學里,也不會主動,小范圍算是開朗大方主動積極,引人注目。但是放到大范圍里,我有欣賞的師姐,欣賞的外系同學,但是沒有主動交往,不了了之。自身見識有限,就在小井里觀天了。
研究生,在宿舍里,我似乎沒有準確的表達過心底的觀點。
就算有爭執,也值得。然而沒有,就是這樣一團和氣地過了。
盡管有一個大姐說,“你有人格魅力。”盡管有一個大哥對我翹大拇指。
就算夠坦率,夠真誠,也表現的積極勇敢,但是回看,我覺得自己大方向上還是不夠主動,不夠智慧。層次還是有待提高。
工作了,和同事,沒有充分地亮明觀點,就這樣和稀泥著。一個,被動的受其消極影響著,最終遠離了。另一個,朝夕相處,彼此卻沒怎么交心。雖然道不同不相為之謀,但是心里的想法、觀點,總可以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地表達出來。違心,總是不舒服的。
單位出來之后,跳出來看,總覺得就算結果一樣,親疏照舊,但是有自己的原則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舒服的,總是不委屈的。
3
以前,總想著吃虧是福。這里吃了虧,那里受了委屈,將來老天肯定會審判。
但是,忽視了一點,有些虧是自己縱容對方自己吃的,有些委屈,是自己不愛自己才受的。
還是那句話,愛自己,尊重自己,表達心里的話,做個真正坦蕩、正直的人。然后,再求同存異,再志同道合,再結交摯友,再談論愛情。
否則,任何關系,都會隔著一層,不夠實在,不夠真誠,不夠真正心意相通。
4
但是,人不能既擁有青春,又擁有青春的知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或許正因為如此,人到中年之后會越活越真實,越活越從容。
現在,我會比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心。
喜歡,熱愛,就去做。
不喜歡見的,話不投機的,觀點不同的,就遠離。一定要表達個子丑寅卯的,我會說出自己的觀點。
自己喜歡的,想認識的,就主動去認識。不怕拒絕。
揚長避短。人生有限,有限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尤其對我這樣的“習慣性違心”的有志青年,好不容易發現了喜歡的事,那就奮不顧身、全力以赴。把當年錯過的激情、當年沒有揮灑的青春、當年沒有表達的真心,全部激發出來,用在喜歡的事上。
錯了,也不悔。
激揚的青春,不就應該這樣嗎?大膽嘗試,大膽試錯,大膽前行。
無所顧忌,忘我。將來才會不后悔。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