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季節(jié),鮮筍上市,口腹蠢蠢欲動,想吃腌篤鮮。
雖說時常吃筍,鮮筍干筍桌上常見,但是腌篤鮮特別一些。并非百吃不厭,只是到了時令便饞,有一點所謂“情結(jié)”在其中,仿佛吃過了腌篤鮮,才過好了春天。
腌篤鮮在蘇杭一帶常見,魚米之鄉(xiāng)豐饒之地,在吃食上頗有過人之處,飯菜里,濃油赤醬和清白寡淡比配正好,腌篤鮮屬于清淡中蘊著鮮的。
做一道不太講究的腌篤鮮需要以下材料:春筍、鮮五花肉、咸肉,食材極簡,但是都不簡單。
筍是最鮮的食物,即便以鮮美著稱的菌菇、天生帶有奇香的蒜韭等,也未能與鮮筍媲美,李漁這么認為,我也深以為然。筍之鮮,是一種清鮮,是鮮中帶甜,并不奪人,卻有回味,而且筍有余量,能夠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因而腌篤鮮諸種食材中,筍是最有吃頭的。
鮮肉需要選五花肉,肥肉太膩,瘦肉太硬,只有五花肉肥瘦相宜,夠中庸。豬肉肥膩,除了磊磊落落的蘇軾敢于承認自己喜歡肥豬肉之外,其他饕客在這個話題上大多三緘其口,只管吃。杭州一帶,做腌篤鮮的肉總是要肥一些,表層一層浮油,要拿勺子細細刮掉。
咸肉不礙,隨意即可。以前為了給肉保鮮,所以制作咸肉,現(xiàn)在吃咸肉的機會漸漸少了,咸肉只做配菜,炒水芹、藜蒿等味道刺鼻的蔬菜,味道奇佳。咸肉經(jīng)歷過歲月滄桑的咸,正好可以平衡水芹、藜蒿的沖。
在腌篤鮮中,咸肉的作用是為了增咸,也是為了增鮮,鮮肉雖嫩,但是其鮮遠不如咸肉,咸肉的鮮經(jīng)過了腌制,所有的鮮都被雪藏,甚至連肉柔嫩的質(zhì)感也消失,變成一塊硬如石頭的干物,在燉煮的過程中,咸肉被壓抑的熱情全部釋放……干柴烈火,水到渠成。
上海講究的弄堂阿姨,做一份腌篤鮮,要用四種肉,鮮肉有五花肉、小排骨,咸肉有咸小排和咸豬腳,豬腳里的膠原蛋白讓湯汁稠濃,下飯最好。
腌篤鮮做法簡單,只講究一個“篤”字,“篤”即“燉”,吳語中發(fā)音如此。小火慢篤,篤上兩小時,篤到湯變成渾然的白色,期間撇去浮油,就可以上桌。肉已酥爛,筍還脆,可以再下幾段萵苣,在湯里過一下,圖個生脆,解膩,防止“鮮掉了眉毛”。因為做法簡單,且無調(diào)料,因而食材顯得尤為要緊。杭州臨近天目山,筍的質(zhì)量極好。現(xiàn)挖的筍,汁水流淌,鮮甜可聞,只需簡單加工,就已經(jīng)好吃到上天入地。
一般腌篤鮮是白湯,也有講究的食客偏不要那白湯,要清湯,煮起來麻煩。清湯顏色寡淡如水,但是一口下去,卻風光無限,其中落差,引人向往。這般做法食材要準備干凈,肉筍都要焯水再洗凈,所有浮沫撇凈,開蓋篤,篤到地老天荒,大功告成。
春天時候,門外梅花桃花玉蘭花開正好,家里小火慢燉腌篤鮮。一場持續(xù)兩個小時的等待,便蘊藏了生活所有的味道。
撰文:東來
圖片提供:liang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