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疙瘩湯
疙瘩湯,據說在有些地方稱為不爛湯,是一道北方人百吃不厭的家常主食湯品。要說它如何而來,已無從考究。只是聽說也是源于一個關于“愛”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老婦人去看望遠嫁他鄉的女兒。到了中午該做飯時,女兒卻犯了難。按說母親來了該做點兒好吃的孝敬母親一番,可母親來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飯就要趕路回去。食材所剩無幾,時間又緊急匆忙,這可怎么辦?這時,女兒靈機一動,她把家里僅有的一點兒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點兒的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淋進鍋里,將僅有的土豆、蘿卜、雞蛋、大蔥、香菜等食材放入鍋內,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小心翼翼地端給母親。誰知母親品嘗后對這餐食贊不絕口,還問女兒這是什么,女兒只好硬著頭皮說是"疙瘩湯"。
在我家,據老爸講,在他們小時候,大約60年代,疙瘩湯加雞蛋都是“病號飯標配”,是醫生給病人開具的獨特藥方,更是“病號”專屬的人間美味。面粉做成的顆粒飽滿、圓圓小小的疙瘩,像一顆顆珍珠,與蔬菜、雞蛋、少許肉類一起,徜徉在咸香可口的熱湯里,共同奏響幸福溫暖的協奏曲。吃了疙瘩湯的人會有一種長期饑渴后得償所愿的極大滿足感。
而我,可以說是吃著疙瘩湯長大的,從記事起就隔三差五地讓爺爺、媽媽、爸爸幫我做屬于他們每個人不同味道的疙瘩湯。從那時起,我發現,原來不同人做的食物,其色香味也會不同,只是殊途同歸,都那么美味,那么溫暖。
待到1998年,我高一時,從小把我帶大、和我們共同生活了近20年的爺爺去世了。他擅長的疙瘩湯、醬茄子等各種他這位國家三級廚師做菜特有的味道跟著他一起消逝于宇宙中,只剩下那份記憶久久地駐留在我的腦海和味蕾中。而我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請求爸媽幫我做疙瘩湯。不是不喜歡吃了,而是好怕爸媽在做它時會難過,更怕自己吃它時會淚流不止……
直到三年多前,也就是2014年吧,家里唯一的老壽星——我的外婆,也駕鶴西去。帶著對祖父祖母、外公外婆深深的思念,爸媽放下北方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家南遷廣州,與我和我那不到四歲的寶寶依偎取暖。無論發生任何風浪,他們一直默默支撐,為我和孩子保駕護航。
[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習慣把愛埋藏在心里的老爸“心血來潮”地對我說:“以后天天在家吃早餐吧。你爸我歲數大了,起得早,可以每天給你做疙瘩湯吃!這疙瘩湯又好做、不費事,幾分鐘就做好,不會耽誤你早上上班的?!甭牭竭@,我早已熱淚盈眶,借口上個洗手間,扭頭跑開了……
從此,我們全家天天早餐都是“愛的疙瘩湯”,綠綠的菜心搭配紅紅的番茄、黃白相間的蛋花、珍珠般的雜糧面疙瘩和金黃的姜末,加上少許鹽、醬油、醋、胡椒粉、香油調味,短短幾分鐘,在狹小的廚房熱得滿頭大汗的老爸就把它們端上了餐桌。每次吃的時候,我們每人還會加入幾塊醋泡姜作為“湯伴侶”。這樣,冬天可以緩解濕冷、保暖全身;夏天可以祛濕解暑,讓你在大汗淋漓過后,渾身清爽舒暢。
也許你們會說,任何東西再好,都會有膩歪的一天,你們家吃了疙瘩湯這么久,而且是天天都吃,不會覺得厭倦嗎?我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不膩,真的不會膩?!备泶駵?,是健康爽口的美食,是營養均衡的養生餐,更是盛滿愛心與濃濃情意的保養品。我曾經還貪婪地想過,不知可否讓父母陪我久一些,再久一些……那樣,“愛的疙瘩湯”就會繼續承載著家人對我滿滿的愛,一直陪著我。哪怕有那么一天,父母病了、老了、不能動了,我也要天天為他們奉上這“愛的疙瘩湯”,承載著父母兒時回憶的“病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