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指所指不回頭,曾經信心滿滿,最后一地雞毛,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也。劉湛秋說:“快樂也好,不幸也好,即便不是命定的,也已構成一種存在,你就得承認它、接受它。這樣,你不但不會受到妨礙,而且已經把這種生活的原料一一快樂或痛苦,釀成了詩的美酒。”
生活就是這么回事,找到了位置就形成了妥協,前方是迷茫的,生活好不容易有了棲息之地,選了一條路就要放棄其它的道路,為了一點的滿足,放棄很多其他的滿足,競爭太激烈了,好不容易安身了,怎能再折騰。
生活不是一首詩,所以沒有詩和遠方。現實中的我們,面對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城市,信息是四通八達、機會與災患并存。大部分人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迷茫,直至頹廢,不知所措,甘心情愿過一天算一天,混混日子,即使看到別人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拼搏,也不過搖頭嘆氣。正如網上流行的一句話:現在的年輕人,一畢業就直接步入中年。
在社會上很多人已經不屑于談理想了,談理想就等于罵人,不少人自嘲嘆氣:“理想哦,早戒了。”這就是生活的無奈,誰都想改變,可競爭激烈的城市里,能把生活勉強過得去就可以了。在我們小城市里,來過一撥又一撥的人潮從大城市漂流而來,合適的工作找不到,不合適的工作又怎么愿意去做,工資低于三四千的又不想干,幾經折騰又流回大城市。
曾經以為小城市競爭不激烈,其實是一樣的,小城市崗位不多,依然人潮涌動,很多人以為從大城市轉到小城就是一條大魚了,結果辭職后一直漂流著,生存都是一個挑戰,是小魚在哪也是小魚,全國也僅僅是一個魚塘。現在交通這么發達,信息交流也那么快捷,坐在家里就可以投簡歷了,根本就沒有什么地域差異,只存在居住環境與消費水平的差異。
有的人說,大城市講AA制,小城市講人情面子,人情面子是全國一樣的。AA也好,人情面子也罷,欠下的債是要還的,只是小城市消費是低不少,再怎么吃館子也不如在家做了吃要省錢。在我們小城市,很少有人每周下一次館子。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中,人人都缺錢,并不從別的城市遷移到小城市就不缺錢了。現在就業很難,在我們小城市里,很多大學生畢業未崗失業,呆在家里的不計其數,有的回到家鄉城市里,轉崗創業,日子還不如從前,成功者是少數。
所以說有的人寧愿月薪五六千元,上下班擠地鐵,除去雜七雜八剩不了幾個錢的人,還愿意留在大城市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比起失業者或啃老族,已經很有尊嚴的活著了。下面從心理學方面的角度來剖析一下:
一,光環效應:大城市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跟以前的美國夢一樣,可以承載自己夢想的地方,也是很多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地方。想鍛煉自己的能力,趁著年輕去闖蕩一下,驗證一下自己的能力,大城市便是首選之地。正如馬云所說:“夢想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二,標簽效應: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大多數人來自農村,好不容易在大城市獲得了一席之地,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每次回到家鄉,鄉親們就夸自己有出息,在大城市有了一份工作,鄉親們給自己戴上了“有出息”的標簽,父母親在鄉親們面前也揚眉吐氣了。所以再混行不如意,也要堅持下去,假如失業回去了,準聽到鄉親說:“你看某某家,白念了四年大學,連個工作也沒得。”
三,從眾心理:在城市生活了這么久,沒見多少朋友辭職走人,別人能過得下去,為什么自己就那么差嗎?大不了節約點用,還沒到最壞的地步,隨大流吧。競爭激烈,一個蘿卜一個坑,去小城市也不一定有多余工作等著自己,比自己有本事的多了去。
四,心理舒適期:習慣了一種生活方式,能夠獨立生活了,心理就適應這種日子了,還有自己的行為習慣也已經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養成了。大多數人換一張床睡覺都會焦躁不安,從而失眠,更別說自動去失業了。人越有壓力越會進入迷茫期,工作壓力是“世界范圍的流行病”,很多人選擇逆來順受。
五,不得不安于現狀,各種綜合癥:周一綜合癥、周末綜合癥、早衰綜合癥、假日綜合癥、職業枯竭癥、慢性疲勞綜合癥、快節奏綜合癥等,還有宅脾、手機控、抑郁癥、焦躁癥、酒精依賴癥、失眠癥等,根本經受不起多少折騰了。現在大城市限制車流,不坐地鐵坐什么,反正碎片化時間刷刷手機。
六,其他原因:單身的會談戀愛,不會丟下戀愛到處流走的,要是兩人都失業了咋辦。有的已經買了首付,家在哪就在哪生活,到哪也不方便。
總之,到哪去打工也挺難的,雖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可競爭依然激烈,還是要珍惜當下,失業的還有很多在等待,他們的能力也不差。有個朋友在廣州打工好好的,被一個小時候的玩伴說教下,回到家鄉小城市創業,結果創業失敗了。又跑出去找工作,走了十多個城市,漂流了兩年,只得遵從父母的想法,回家把婚給結了,靠著老丈人謀得一份工作。有一天在一起吃飯,問起為啥干得好好的要辭職,那這大學又白念了,朋友閉口不談,待到喝多了,就講起在廣州的生活。他說:“那時雖然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也挺能鍛煉人的能力,至少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現在生活是比以前好些了,特感覺無勁,連個工作也得人施舍,沒人用你,金子不當磚頭有用。”
人就是這樣,壓力大了承受不住也不幸福;生活太安逸了,人生也是無趣,也有倦怠感;太窮了又產生自卑與抑郁,也不幸福;有錢了,要面子,愛比較,也不快樂,為了尋樂子卻沾上了賭癮。朝九晚五,隨心而緣,苦樂相伴,知足常樂,何償不是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