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富爸爸窮爸爸》有感

《窮爸爸富爸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理財類工具書。本書改編自作者的親身經歷,書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念在碰撞。自出版以來,連續18個月排在全國圖書排行榜的第一名,至今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前10名。累計銷售量達到了將近3000萬冊,在109個國家發行。無論我們平時是否關注理財,應該都聽過這本書,它幾乎是改變了一代人的理財觀念。

作者羅伯特·清崎有兩個爸爸,一個親生父親,是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另外一個是他好朋友的父親,是高中都沒畢業的企業家,雖然沒有淵博的知識,但是有非常嫻熟的理財技巧。書的內容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書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念在碰撞,如同電影橋段里一正一邪在打架,最后正義一方一點一點把反派給打敗。

羅伯特·清岐出生在美國一個很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他上著普通的學校,在最傳統的教育體制下茁壯成長。書中的親生“窮爸爸”受過非常好的教育,絕頂聰明,擁有博士頭銜,在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一直深造,在別人看來屬于高階知識分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拿著固定的工資,差不多過著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那種生活。而所謂的學歷很低的“富爸爸”是個地地道道的商人。這兩個爸爸對待同一件事的看法完全不一樣,展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雖然親生的爸爸在別人眼中過得已經算是不錯了,但是他自己的父親一生都在為錢發愁,整天忙著應付各種各樣的賬單,有的時候還會申請破產,工作起來特別的忙,沒有時間陪他們,但是始終沒有能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說是為錢的問題操勞了一生。而企業家父親就完全相反,他有大量的時間陪家人,同時還攢下了數億美元的資產,屬于芝加哥最富的人之一。當這兩個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羅伯特最終選擇接受了企業家父親的價值觀。結果就是數年以后,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非常有錢的人,很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避免了自己和親生父親一樣為了錢操勞一輩子的命運。

那這位富爸爸的價值觀是什么呢?他給羅伯特說了些啥,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呢?

這兩位爸爸在價值觀上的主要區別是“對待金錢的態度全完相反”。

對比一:

他的親生父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博士,他總說:“貪婪是萬惡之源,人應該懂得節制,不要渾身都是銅臭味?!逼髽I家爸爸總是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貧窮會放大人向惡的一面,會把人們向善的一面磨滅掉,與此相反,有錢才會幫助到更多的人,才會消滅掉世界更多的惡。”到兩位爸爸去世時,親生父親留下來一大堆銀行賬單,而企業家父親留下了數億美元的資金做慈善,還讓他的好朋友繼承了自己的事業,創造更多的錢。

對比二:

親生父親如果遇到一個特別貴的東西時,總是會習慣性地說:”這個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這個問題了。”和我們很多人看到北上廣深的房子一樣,習慣性地會想到一輩子都買不起。而企業家父親總是會讓羅伯特和他的好朋友去想:如果想要買這個東西,要怎么去賺錢才能買得起。你看,這兩位父親一個習慣性地說陳述句,一句買不起就跳過所有的思考和因為買不起帶來的挫敗情緒, 另一個習慣性的用疑問句,總是在去找解決問題方法,不準自己逃避問題。這兩種思考方式帶來的長期影響是,親生爸爸的財商越來越低,企業家爸爸是動腦試圖解決問題,財商越來越高,就如同兩個人,一個總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另一個一有機會就出去鍛煉一樣,體質肯定不一樣。

對比三:

親生父親總是說:“政府太黑心,我們三分之一的工資都被拿去交稅了?!逼髽I家父親總是說:“政府就是應該收稅呀,不收稅怎么營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稅收本來就是獎勵勤快人,懲罰懶人的工具。”

對比四:

親生父親總是勸他:“你要好好學習,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就能養活自己了?!?/p>

企業家父親卻總是說:“你要好好學習,這樣以后你就能開自己的公司,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給別人。你看見好的企業還能收購他們,給更多的人工作機會?!眱晌话职纸o自己設定的目標完全不一樣,一個驅動學習的力量是恐懼,不好好學習就會怎樣怎樣,另一個是愛,你好好學就會幫到更多的人。

對比五:

親生父親只要在飯桌上,就不準談錢,安安靜靜吃飯,而企業家父親只要在飯桌上,就一直在談生意,從頭到尾巴拉個沒完。親生父親偶爾談到錢,也都是用非常小心謹慎的態度去說,花一筆錢都會前思后想很長時間,就像割自己的一塊肉一樣疼。企業家父親會告訴羅伯特要如何學會風險控制,一旦錢在風險控制之內,就大膽去投資。

對比六:

在面對賬單的時候,親生父親總是會把賬單拖到最后的期限才支付。而企業家父親就會預先支付賬單,不會出現逾期的情況,因為逾期會影響自己的信用同時還會產生罰金。在企業家父親看來,一點點的罰金都是不必要的開支,是對理財能力的侮辱。

對比七:

親生父親總是相信政府會滿足人民的需求,他把自己的老年退休計劃全部押注在政府身上,所以他平時最關心加薪、退休政策、醫療補貼、病假、津貼這些瑣事,他希望的生活就是晚年的時候政府能定期給他發錢。企業家爸爸則認為一個人如果有了依靠,就會不知不覺中變得軟弱,變的有依賴性,變得開始不思進取,而這些都是導致貧窮最重要的原因。一個人要始終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持續的學習才是最好的保障。

對比八:

兩位爸爸都經歷過破產,親生父親遇到破產的情況會悲觀地說:“你看,我永遠也不會成為富人了。”。企業家爸爸則會說:“破產嘛,就是暫時的,雖然銀行里沒錢,但是我有腦子啊,我有豐富的理財知識,所以依然是個富人?!彼恐约豪碡斨R,用了幾個月就重整旗鼓。

通過上述對比,兩位爸爸對待金錢的思想和價值觀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總結來說就是,一個遇到錢就逃避,看不起、看不上、不關心,最后當然就得不到;另一個對待錢始終關注,關心、想要,然后設立高目標,并且明明白白地去追求,最后錢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向他。這種對金錢坦誠相待的態度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身邊有大量這樣的人存在,他們才華橫溢,但是過得并不富裕,根本原因就是清高、傲嬌阻礙了他們的發展?,F實中有大量的人對“銷售”總是持一種低看一眼的鄙視態度。

有這么一個故事:

作者有一次在自己的新書發布會上遇到一位女士向他要簽名,這位女士介紹她自己有英語文學博士的文憑,并且還繼續在大學里深造??墒亲罱x婚了,帶著兩個孩子,財物狀況非常的窘迫,銀行馬上要收回她的房子,就請教羅伯特下一步怎么辦?羅伯特建議她去一份銷售的工作,結果那位女士聽完當時就炸了:我是一個有文憑的人,怎么能去做銷售?羅伯特知道這位女士狹隘的理解了銷售的意思,銷售不僅僅是指“銷售商品”,對自己能力的介紹,向周圍人群推薦自己的專長,其實都是“銷售”。羅伯特最后說:“我就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我寫的東西永遠也拿不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會幫到很多人,還能賺到很多錢??赡芪业膶懽魉竭€不如你,現在你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吧。”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兩個東西,一個是很多人都在自己的領域一直耕作,用互聯網上的話來說就是,只知道做產品,完全不會營銷。還有一個就是,有非常多的人骨子里是鄙視“銷售”的,他們一想到把賺錢的事放桌面上就覺得是低級的事情,內心里排斥抵制,如果心里總這么想,那財富自然就不會靠近他們了。

為什么大多數人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呢?這是因為學校財商教育的缺失。不管是羅伯特的親生父親,還是那位有文學博士文憑的女士,他們的智商其實不低,還受過完整的、系統性的學校教育,但他們的價值觀完全不同。而羅伯特的企業家父親,一直在市場里摸爬滾打,一直在磨煉自己的財商,因為沒有給自己的思想設限,所以反而能創立公司,有財商思維。


不管是在市場里混,還是受過學校完整的教育,培養自己的財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財商不像智商那樣可以測量,也不像情商那樣被人普遍看中,但是財商就是一個人想要擺脫困境最重要的能力。越早建立這種理財的意識,就越早實現財務自由。

那到底要如何提高財商? 羅伯特的企業家父親又說了些啥?

?第一條:富人是不會為錢工作的。意思是,富人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的注意力比較專一,不會為了眼前的生存問題就著急把自己的時間廉價賣出去,也就是說眼光要足夠長遠。

企業家爸爸給羅伯特說大多數受過傳統教育的人,就像一只在籠子里轉圈的老鼠,可以稱之為老鼠賽跑的陷阱。那么如何擺脫這個陷阱呢?首先就要學會直面自己的恐懼和欲望,做到心里不害怕。大多數人出去找一份工作的動力都是因為恐懼,為了消滅這種恐懼感,他們通常就會很廉價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實際上很多人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他們所干的活。

為了讓羅伯特和他的朋友對這種恐懼和欲望早早產生免疫,他的企業家父親很早就這樣訓練他們。不管別人給他們開多少錢的工資,羅伯特都只關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從這個工作中能不能學到自己需要的技能。學習、成長成為了工作的主要動力,這就已經和大多數還是由恐懼和欲望驅動做事的人在每個節點上做出的選擇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企業家爸爸教他的第一件事,時刻為自己的成長奔跑。

?第二件是學會區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比如很多人認為我擁有一輛車是資產,但其實車是明顯的負債,養護它需要花費源源不斷的費用。羅伯特的富爸爸教給他理財唯一的一條規則,就是搞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并且不斷地買入資產。

大多數人腦子里的概念是掙得多花得也多,他們大量地買入負債,最后把自己的經濟狀況拖垮。這就是頭腦中的窮人思維,這種思維習慣的人不管他多能賺錢,本質上講都是窮人。

富人是怎么消費的呢? 他們絕對不會用本來購買資產的錢去買負債,而是會不惜一切努力先把能錢生錢的這種模式搭建起來,然后再去考慮消費。

富人會把每一塊錢當做自己的小兵,就像搭建一個自己的軍隊一樣,讓他們時時刻刻為自己賺錢,自己出去攻城略地。窮人則忍受不了這個搭建的過程,因為要經歷漫長的克制自己的過程。

很多人覺得這本書有點老了,作者提出的方法在當時可能有效,在現在可能已經過時,其實正確的理財觀念永遠都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有具體的理財方法。這本書改變了很多人的理財觀。只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多購買資產,減少負債,想辦法讓錢生錢,才能盡早實現財務自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