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間隔年”的說法,說一說我自定義的“間隔月”。所謂“間隔月”,就是從上家離職到下家入職之間這一個月的時間。
舍棄存量
從工作了10多年的公司離職,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它需要你舍棄太多的存量,走出長久以來的舒適區,去擁抱未知的變化。
熟悉的工作內容和環境,習以為常的狼性企業文化,曾經共事多年的同事,曾經一起走過的湖畔小道,將一一淡出視線,成為過去時。
從“兜比臉還干凈”的二十啷當歲,到已有“可愛的小公主”的而立之年,仿佛過眼云煙。雖歷歷在目,伸手去抓,卻空空如也。
隱形人
曾經的市場部同事,隱形人將從你們的世界永遠的消失,就像從來沒出現過一樣,你們還會一如既往“拉通”各部門,像往常一樣通宵達旦地加班、匯報、給領導寫材料、挨領導罵,然后躲在被子里罵娘,第二天繼續神采奕奕的跟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談笑風生嗎?
曾經的翻譯部同事,你們是否還能記起曾有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出現在你的生命里,陪你一起罵挑剔的需求人,陪你一起去夜市擼串,陪你一起在某個冬日暖陽的午后,透過一個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一邊欣賞一地金黃的銀杏葉,一邊慵懶的聽蔣勛講紅樓夢嗎?
關于迷茫
在上家公司我收獲了愛情,也得到了較為豐厚的物質回報,但內心也曾無比的迷茫,離職的沖動會像女生的大姨媽一樣定期光顧。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豐富,我們不經意間變得世故、異化,成為我們原本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人的樣子。
回望自己來時路,卸下不必要的包袱,尋找初心,并為此加滿雞血,再奮然前行,會讓我們走的更堅定、更輕松、更淡定。
所以說,迷茫不是件壞事。蘇格拉底說過:未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時常停下腳步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軌跡是否偏離了既定的目標,不失為一種以退為進的大智慧。
間隔月,我可以適時梳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便輕裝上陣,更好的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