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就房子裝修的事請了2個師傅幫忙處理閣樓下面的地基挖深,2個師傅辛苦了一整天當天傍晚準備付款給師傅,去郵政自動取款機取款卻沒取出來,我建議師傅是否可以微信轉賬,還好有個師傅會一點微信操作,加了他的微信,微信名“豆豆”。第二天我讓姐姐微信轉賬了錢款到我的微信,接收后打算立馬轉給“豆豆”,結果顯示這個“豆豆”需要身份驗證,我發了幾個身份驗證的信息過去沒有回應,我又沒那個師傅的電話,只好等,傍晚另外一個“豆豆”發信息給我,還發語音問我咋還沒打款,我一看這個“豆豆”的圖像聽聲音,才知道這個才是我要轉賬的微信號,有些后怕差點轉錯追都追不回了。
微信轉錯賬相對于銀行轉賬來說難追回,銀行轉賬有姓名核對程序,不容易出錯,即便出錯,及時和開戶行以及收款行聯系進行相應處理。微信則不同,平臺在資金支付成功后無法撤回,只能向公安機關和法院求助,過程很繁瑣,如果是小金額,可能會放棄追回自認倒霉,如果是大金額,想方設法追回,也可能實現不了,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需要提供對方的身份信息,而平臺又有義務保護用戶的隱私,他們不會隨便透露用戶的身份信息,除非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后他們才能提供,這樣問題就無法解決。
在我看來,除了微信轉賬,包括其他社交平臺,有個人或組織通過社交平臺犯罪的事件發生,而用戶維權又不容易,平臺和警方需要協作以保護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